教育資源分享論壇's Archiver

edushare 發表於 2015-7-10 12:09

錢嘉陵 獲磁學研究成果獎

2015年07月10日 04:10 胡清暉/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img]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7-10/656/bx5a00_p_01_02.jpg[/img]
錢嘉陵榮獲磁學研究成果獎,在頒獎典禮後發表演講。(台大提供)

台大客座教授、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教授錢嘉陵,在奈米結構下磁性材料提出許多前瞻性的發現,改善了半導體的散熱問題,日前獲得國際物理與應用物理聯盟(IUPAP)頒發磁學獎、Neel獎章,成為首位獲此崇高榮耀的華人科學家。

[b]獲聘台大客座教授[/b]

IUPAP的磁學獎每3年頒發一次,是全世界有關磁學研究的最高榮耀獎項之一,因此,1994年獲獎的法國教授Albert Fert、德國教授Peter Grunberg,在200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錢嘉陵在東海大學畢業後,赴美攻讀博士,目前在美國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10多來陸續獲得美國物理學會、亞洲磁學協會聯盟的學術獎項,每年暑假到台大指導年輕學生,2011年應聘在台大凝態中心擔任客座教授8個月。

[b]改善半導體散熱問題[/b]

台大分析,錢嘉陵的獲獎原因,是他長期在奈米結構下磁性材料有很多前瞻性的發現,包括在顆粒型薄膜、奈米線、奈米環觀察到巨磁阻現象,這些發現對於磁學、自旋電子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突破,並產生深遠影響,研究成果也被廣泛引用。

台大強調,錢嘉陵曾參與國內多項研究計畫,而且他的論文在國內外被引用超過1萬3000次,是位高度被引用的物理學家,他的獲獎,對於國內從事磁學與自旋電子學的研究者將有很大激勵作用。

[b]愛彈琴 原想當音樂家[/b]

人在美國的錢嘉陵,昨天接受越洋電訪,他指出,研究是他的興趣,也是生命的一部份,目前仍維持每天上午7時30分到實驗室,晚上7時才離開。

研究工作之餘,他也很喜歡音樂,他回想,自己原本想當音樂家,但覺得天份不夠,後來改學物理,不過,現在有空還是會彈鋼琴。

他強調,在科學的領域,努力工作的人很多,能夠得到這個獎很幸運。對於未來是否要挑戰諾貝爾獎,他謙稱「不敢當」。

目前在台大物理系擔任助理教授的黃斯衍,是錢嘉陵的指導學生。他提到,凝態物理包括了半導體、光學、磁學等領域,錢嘉陵透過奈米結構研究,解決半導體過熱耗電等問題。

黃斯衍說,錢嘉陵的研究非常謹慎,雖然已經是大師級人物,但是對於新的事物都抱持開放態度和興趣。

edushare 發表於 2015-7-10 12:11

磁學泰斗:台灣3大隱憂

2015年07月10日 04:10 胡清暉/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被譽為是華人磁學泰斗的錢嘉陵,長期往返美、台、中等國,指導年輕學生,他觀察,這幾年台灣學生赴美留學的人數愈來愈少,而且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竟然比美國做博士後研究還低,不利於國際的人才競爭,未來台灣的學術界可能會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

錢嘉陵指出,台灣年輕人和中、美學生的差異,在於台灣學生比較保守,幾年前他參加吳健雄科學營時,看到許多台灣學生在公開場合連一個完整句子都講不清楚,但對岸的中國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就好很多。

他憂心的說,現在去美國留學的台灣學生愈來愈少,這樣不好,會出問題,一旦老教授退休,誰能取代?

錢嘉陵質疑,許多台灣頂尖大學的優秀學生在畢業後沒有繼續攻讀博士,選擇到科學園區工作,變成是技術人才,「這樣很可惜」,優秀人才應該從事更高一層的工作。

有鑑於此,他鼓勵台灣的優秀年輕人要出國留學,投入學術及研究的行列。

錢嘉陵估算,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偏低,若以台灣教授年薪3萬6000美元估算,比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年薪5萬美元還低,更難以和香港的大學教授年薪可能高達20萬美元相比。

他坦言,在薪水偏低的情況下,華人科學家如果要回亞洲工作,台灣不是首選,長期下去,不利於台灣在國際的人才競爭,也不容易留住優秀人才。

edushare 發表於 2015-7-10 12:11

小檔案-家世顯赫 外公曾任外交部長

2015年07月10日 04:10 (胡清暉)(中國時報)

今年72歲的錢嘉陵,1965年從東海大學畢業,並取得美國卡那基美隆大學獲得物理博士,目前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Jacob L. Hain講座教授,並擔任奈米材料主任實驗室主任,育有1子1女。

錢嘉陵的家世顯赫,外公王正廷在武昌起義後,曾經出任外交副司長,在袁世凱死後,支持國父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後來曾經擔任外交部長、駐美大使。至於父親錢新之在民國時期,曾經和杜月笙合作創立復興航空。

edushare 發表於 2015-7-10 12:14

錢嘉陵:台灣基礎科學人才 將青黃不接

2015-07-10 07:40:58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陳皓嬿/台北報導

[img]http://uc.udn.com.tw/photo/2015/07/10/1/1093484.jpg[/img]
台大客座教授錢嘉陵(右)獲2015年IUPAP磁學研究成果獎,台大希望可激勵台灣基礎研究年輕學者。 圖/台大提供

磁學獎得主、台大客座教授錢嘉陵觀察,台灣欠缺基礎科學人才,他指導過許多台灣學生,博士不念完就去科學園區工作,「在美國只有技術員才會去科學園區,碩博士生應該到世界發展,返國才能貢獻世界級的科學能量」。

「基礎科學研究可以做一輩子」,錢嘉陵長期接觸台灣、美國與大陸學生,他說,過去在美國還會指導到台灣留學生,現在只剩大陸與美國學生,台灣科學人才將青黃不接,十分憂心台灣未來的科學發展;指導過的台大物理系學生都很優秀,鼓勵年輕人積極進修深造。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指出,台灣物理人才不出國、往園區跑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去、另一是出不去;不想去的人多是因國內高科技公司高薪聘請,月薪8、9萬元起跳,「讓他們覺得在業界工作比在學界工作待遇好、有保障」,加上現在年輕人要出國很容易,不像以前要開眼界就是透過留學,因此更無出國唸書動機。

至於出不去的人,林一平表示,第一和能力有關,要能在物理界嶄露頭角,還是需要一些天分,不夠厲害的人難在國外學界找到舞台,另一方面大陸崛起,更多大陸人才出國卡位,也排擠到台灣留學生的名額。

「基礎科學人才青黃不接,是教育部造成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說,教育部時常釋放博士人才過剩的訊息,卻未通盤檢討博士班開設情況,基礎研究人才流失,反而讓「美容化妝」這類博士班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陳良基表示,應用科學招生確實比基礎科學吃香,學校只能儘量給予學生生活補助金,鼓勵讀博士班,教育部應通盤檢討全國各校博士班,哪些博士班該砍,哪些博士班該支持,目前博士過剩集中在非基礎科學,對國家科學人才培養是大危機。

交大電子系主任陳紹基也觀察到,基礎科學泛指物理、化學與數學系,學生多會選擇化工多於化學、資科多於數學,除了頂尖大學物理系,其他學校物理系招生不易,而頂大物理系的學生畢業後也多轉讀電子或電機研究所,很少數具備研究素質的學生會繼續攻讀物理碩博士。

教育部說,下半年會提出學術菁英培育方案,將培育500人,採取2年在國內修課、2年至國外、最後1年返台寫論文,每人補助全額獎金,希望可增加基礎科學研究人才。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