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快塞爆!北市爆廚餘危機 四個月後恐停收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張裕珍、范榮達、陳惠惠/現場直擊】        2014.09.19 03:23 am


北市廚餘分離回收制度是全台模範,卻因堆肥廠商遭停工造成廚餘無處可去,爆出廚餘危機。記者余承翰/攝影


北投焚化廠貯坑同時堆放廚餘(後)及待燒的垃圾,目前只剩四成廚餘容量。記者林伯東/攝影


北市回收的堆肥廚餘經瀝乾、翻堆之後,暫存北投、內湖兩座焚化廠,等堆肥廠商清運。記者林伯東/攝影


圖/聯合報提供

餿水油風暴未退,台北市卻爆發廚餘回收危機,由於委託處理廚餘的堆肥廠,五月間被苗栗縣府勒令停工至今,每天上百噸廚餘只能暫存焚化廠貯坑,再不解決四個月後貯坑將被塞爆,屆時恐將被迫全面停收廚餘。

台北市府發言人張其強表示,堆肥廠「康軒」雖暫時無法處理北市廚餘,但仍有其他替代方案,也還有其他家堆肥廠可以選擇,若康軒再不復工,環保局會重新招標。

目前北市民排出的果皮、菜葉等堆肥廚餘,由清潔車運往內湖、木柵、北投三座焚化廠囤放,瀝乾水分、發酵成堆肥半成品,由堆肥廠商接手運到外縣市處理。三座焚化廠每天平均各收四十、七十、七十噸廚餘,僅木柵廠能就地處理,其餘兩廠一百一十噸廚餘須委外。

北市環保局科長郭國鑫表示,由於委外的堆肥廠屢遭抗議惡臭停工、關廠,去年流標七次才找到兩家廠商,但兩家相繼違規出包,今年初再招標,由康軒得標,未料康軒也被抗爭,五月停工。

「真的很酸很臭,大人都受不了,何況是小孩」,康軒堆肥廠附近居民廖小姐形容「腐敗、臭酸」令人作嘔,幾乎一整天都聞得到,「根本不敢開門出去」,苗栗縣環保局因居民抗爭,五月勒令康軒停工。


目前大量廚餘都「塞」在內湖、北投焚化廠;內湖廠長吳文園表示,貯坑即將滿載,原可容納三千四百八十噸廚餘,目前剩餘容量不到五百噸;規畫把廚餘粉碎、乾燥減重,但最快也是明年才動工。

郭國鑫說,北投焚化廠只剩四成容量。北投焚化廠廠長傅良枝表示,十月北投廠就要歲修,廚餘越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同仁都很擔心」。

根據北投焚化廠六月底公布的資料推估,貯坑只剩五千三百九十八噸容量,以每周三百五十噸計算,最快四個月後就會塞滿。

記者日前實地進入北投廠貯坑,貯坑雖在密閉的建築物內,但距離數十公尺外,就能聞到焦味和酸臭味。

工作人員表示,會抽出貯坑臭氣燃燒,防臭味外逸;焚化爐十月將歲修,屆時沒抽風系統,味道會更臭,屆時將嚴格限制工作人員進出貯坑,以免味道外洩惹民怨。

長方形貯坑約長兩百公尺、寬廿五公尺、深五十公尺,三分之一堆廚餘,三分之二堆垃圾等候焚燒,廚餘高度已超過十二公尺,工作人員隔著玻璃操控上方的怪手,移動、翻堆廚餘和垃圾。

錯失良機! 雙北廚餘變沼氣發電 環署竟喊卡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陳雨鑫/連線報導】        2014.09.19 03:23 am


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打算活化八里汙水廠四座閒置蛋形消化槽,就近處理雙北市廚餘,變成綠色電力,但遭環保署叫停。本報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提供

台北市的廚餘無處去,環保署原本要活化新北市八里汙水處理廠四座閒置的蛋形消化槽,利用厭氧消化(發酵),把雙北市每天六百噸廚餘變成可發電的沼氣,但此案月前大逆轉叫停。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感嘆,「我們錯失一次進步的機會」。

吳盛忠說,如果能推動此案,北市府就不必委託廠商、把廚餘大老遠載到外縣市處理,還能就地再利用變成環保的電力,一舉數得。新北環保局廢棄物處理科長陳照明也證實,已獲環署通知停辦此計畫。

記者兩次致電環保署長魏國彥手機,但都由祕書接聽,截稿前魏未回應。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蕭清郎證實,魏國彥上任後聽取簡報,裁示八里蛋形槽案「停辦」。蕭表示,此案是試辦計畫,但未規畫後續該怎麼做,新設備恐變廢鐵;此案也缺少上位指導計畫,生質能該如何推動、分工都有待規畫。

主推此案的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聞訊笑說,「我們處理廚餘已經很落伍了,就繼續落伍下去吧」。

他表示,廚餘和汙水處理廠的汙泥混合厭氧消化,是國際上很成熟的技術,八里汙水廠六座蛋形槽中四座閒置,正好藉此活化再利用,去除「蚊子蛋」汙名,還能發電產生能源,「該做而不做,可惜」。

沈世宏說,未來環保目標是零廢棄、零掩埋,廢棄物要變成可以產生能源,而不是再耗費能源去處理;厭氧消化是先進作法,活化蛋形槽也請美國專家實地評估多次,連招標合約都寫好了;生質能的政策環評也做好了,「沒有上位計畫的說法,是公務員明哲保身、不做不錯的推詞」。

沈世宏表示,他當過北市環保局長,深知再不換一種廚餘處理方式,廚餘無處可去的危機遲早要爆發。

環保署估算,雙北市每日六百噸廚餘量,每年沼氣發電收益至少六千五百餘萬元;以天然氣每立方公尺十五元計算,一年三點五億元進帳,能把廚餘垃圾變黃金。

新聞辭典/厭氧消化

厭氧消化是在缺氧的狀態下,利用厭氧性的微生物,把有機物水解為簡單的物質,微生物再從消化過程,獲取細胞生存或合成所需的能量,最後轉化為二氧化碳、甲烷、氮、氫等物質。

厭氧消化被用來處理廚餘與糞便等有機垃圾,消化過程用大型攪拌機把有機物攪成液體漿,再以篩濾、沉澱分離物質,接著添加菌種展開厭氧發酵。(林志函)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堆肥以鄰為壑 薄利通路少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台北報導】        2014.09.19 03:23 am

專家表示,政府目前回收廚餘交給廠商做堆肥,做出的堆肥通路少、利潤低、效益差;真正要「資源再利用」,廚餘沼氣發電是可行方案,既產出綠色電力,還能改良土壤。

台大農藝系助理教授王裕文表示,廚餘利潤低,製作時容易有惡臭味遭民眾抗議,當然沒人想做環保局的生意。他說,廚餘堆肥有難聞的酸臭味,是碳與氮的比率控制不好,肉類腐敗導致氮量太高就易發臭;碳氮比若合理,不會有臭味。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文卿表示,廚餘製作堆肥的成本低,但各縣市發包價格也低,一噸廚餘價格約一千元,業者還得吸收清運費用,所以賺的是垃圾處理費,賣堆肥只有薄利。

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表示,目前北市將廚餘、汙水廠汙泥委託廠商運到外縣市處理,既不節能減碳,也有「以鄰為壑」的指責,文明的城市處理廚餘也要進化。

他說, 以前糞尿等生活汙水都集中到汙水廠處理後排放,像新加坡等國家已把這些有機廢棄物,採厭氧消化轉成生質能源,如此更不耗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創造環保的能源。

沈世宏解釋,厭氧消化發電是成熟的技術,以加拿大多倫多有機廢棄物厭氧發電廠為例,除食物、果皮、菜葉等廚餘外,紙尿布、衛生棉等有機垃圾都能處理。

只要十五天左右,就產生堆肥和甲烷、甲醇甚至氫氣等可燃氣體,燃燒發電自用或賣給電廠,堆肥可作園藝及農業的土壤改良劑,比目前的作法進步多了。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廚餘、垃圾一起燒 分類白做了

【聯合報╱記者林志函、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4.09.19 03:23 am

北市府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由於八里蛋形槽廚餘發電計畫胎死腹中,北市廚餘只能先堆在焚化廠貯坑,等包商「康軒」復工清運;萬一康軒無法復工,將重新招標。但環保局官員態度悲觀,「問題是,現在就是沒人願意來收廚餘」。

吳盛忠說,康軒廠臭味已改善,但苗栗環保局仍未准復工;若遲遲無法復工,將重新招標。萬一仍一再流標,將設法挪出焚化廠垃圾貯坑空間,供堆放廚餘,「不可能讓貯坑被廚餘塞爆」。

環保局官員表示,康軒若要求展延清運,看情況決定是否同意;也可考慮重新招標,但關鍵是現階段找不到人願意收廚餘,萬一都沒人願意做,貯坑廚餘也無處去,清潔隊被迫停收廚餘「不是不可能」。

林姓市民說,萬一停收廚餘該怎麼辦,總不能放在家裡發臭吧,只好當一般垃圾打包丟掉。他表示,市民好不容易養成廚餘分類、回收的習慣,若因去處受阻得和垃圾一起燒掉,「分類不都白做了嗎?」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廚餘塞進垃圾 北市最少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2014.09.19 03:23 am


圖/聯合報提供

台灣人愛吃,產生的廚餘量也十分驚人。台北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民眾為節省買垃圾袋費用,多把廚餘與垃圾分開,送到廚餘回收桶回收。依環保署最新統計,台北市民去年丟出的垃圾袋內,廚餘量僅一成六,為全國最低,顯示廚餘回收成效最佳。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統計,國內每天回收的廚餘量有二二八六公噸,全年高達八十三萬公噸,十年來幾乎年年創新高。不過仍有不少民眾因飲食習慣、垃圾分類未落實,或是都會外食人口多等因素,讓廚餘混雜在垃圾中排出。

台北市在垃圾隨袋徵收後,民眾為了不讓廚餘占掉要付費的垃圾袋空間,回收廚餘的意願提高。新北市三年前跟進,民眾也逐漸養成回收習慣。

此外,各縣市也想盡辦法處理廚餘,如台中會將回收處理的堆肥,與農會合作,利用廚餘做成有機肥料產品,讓民眾索取;宜蘭、花蓮推動無毒農業,也利用廚餘製作天然有機肥,降低種植成本。離島則建置自主性堆肥廠,廚餘回收率也相當高。

統計顯示,全台廚餘再利用方式,有七成經高溫蒸煮後用來養豬,只有三成回收後作為堆肥。民間堆肥廠處理費用昂貴,且過程中容易產生惡臭,遭地方民眾抗爭,都是堆肥利用不易推廣的主因。

調查指出,目前民眾回收的廚餘,大部分是適合養豬的剩菜、剩飯等「熱廚餘」;至於果皮、葉菜等「生廚餘」回收量很低。一般垃圾中發現的廚餘,則有八成四都是這些「生廚餘」,僅百分之九是剩菜、剩飯。

環保署指出,供應養豬的廚餘量飽和,須將更多廚餘導向堆肥或其他用途。環保署督察總隊長蕭清郎說,廚餘還有生質能源發電效益。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新聞眼/進步的城市 落伍的廚餘處理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志函】        2014.09.19 03:23 am

台北市乾淨的街道、垃圾減量等環保施政名揚國際,環保政策也向來是全國的領頭羊,如今廚餘卻面臨塞爆焚化廠貯坑,甚至引發全市停收廚餘的危機,凸顯國內廚餘回收處理作法落伍,和台北進步、文明的城市反差甚大。

北市善用「垃圾費隨袋徵收」制度,成功讓市民養成回收廚餘習慣。但十三年來,數量龐大的廚餘都往外縣市送,每天數百公里遠的運輸路程,不僅耗油量高,廢氣也排放不少。

這種處理方式,違背節能減碳外,廚餘養豬也隱藏口蹄疫情傳播風險,廚餘堆肥則有令人嫌惡的臭味,堆肥廠若控制不當,當地居民抗議也是必然。

承包的堆肥廠一再出包,導致北市環保局得一再招標,一而再、再而三,面對焚化廠貯坑可能被塞爆的危機,環保局卻一直沒有周延的替代方案,顯示風險控管及執行力都有待檢討。

北市府的廚餘回收再利用,嚴格來說只做到前半段的回收,也就是把廚餘當垃圾運走就了事,沒有當資源就地再利用的永續思考,就像上半身穿西裝、下半身穿短褲涼鞋般突兀。

這次爆出廚餘危機,正是重新思考資源廢棄物永續利用的契機。

北市府應想想:如何讓落伍的廚餘處理方式翻轉為進步的環保行動,為台灣環保立新典範,否則豈不枉費數百萬市民,全力配合回收的善意。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