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國中小補救教學 9成老師覺得沒用

2015-11-04 14:47:10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教育部每年投入近15億元做國中小補救教學,但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只有一成老師認為有效,高達九成老師認為沒有效。

2015.11.05補充:
王彩鸝(撰稿記者):我是這篇報導的記者,對於「九成老師認為補救教學無效」,我必須承認這不是準確的報導,必須在此補充說明。主辦單位在記者會上說法是「只有一成老師認為補救教學有效」;但截稿後才看到調查單位的原始問卷,總共有17題,沒有一題在問:「您認為教育部年花15億做補救教學有效嗎?」的題目。


我很好奇,只有一成認補救教學有效的結論如何而來?進一步在電話中請教調查機構,得到的解釋是從下面這個題目而來,問法是:「目前班級內學生程度落差大,您覺得哪一個方式最能解決同一班級學生程度落差的問題?」

受訪者的回答統計為:提升教師教學專業( 6%)、能力分班( 17%)、能力分組教學( 49%)、強化補救教學( 10%)、其他( 5%)、未填 (13%)。

我認為主辦單位所做民調解讀,有擴大解釋、張冠李戴之嫌。這件事可受公評。在此補充說明,供大家進一步討論。

教育部每年投入近15億元做國中小補救教學,但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只有一成老師認為有效,高達九成老師認為沒有效;近六成老師抱怨教學無關工作占了工時一半,教師不同工卻同酬,吃大鍋飯制度造成劣幣逐良幣。

親子天下9月在網路上進行公立學校教師調查,回收1271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近七年來經濟弱勢學生人數增加2.4倍,從7.7%攀升到18.4%,社區與偏鄉學校收到的多數是弱勢生,九成老師反映,班級內學生程度落差已造成教學困擾,近五成老師認為,要解決班級內學習落差,最好落實「能力分組教學」。

調查指出,教學、備課及改作業等跟教學直接相關的事務,只占教師一半(53%)工作時間;行政事務、家長溝通占掉另一半。

公立學校充斥「勞役不均」現象,老師沒有績效責任,敘薪與工作、專業表現和工作量都無關,只看年資和學歷;八成教師認為目前教育環境無法激勵有熱情、肯付出的老師,「吃大鍋飯」制度是最大問題。

令人訝意的是,有近七成教師同意在合理制度規畫下進行教師評鑑;對此彰化三民國中校長楊恩慈表示,教師評鑑只能處理不適任教師,但質疑能否激勵好老師、解決教學問題。

「大學教師評鑑,讓老師變『櫃姐』!」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反對教師評鑑,他自己就是無法接受填報表、拚點數,才從政大退休;認為評鑑制度讓九成老師陪不適任和鬼混老師一起玩評鑑遊戲,「評鑑只是做點數的假帳」;他當過申訴委員會委員,曾打過別人丙等,結果被告了兩年。

對於只有一成教師認為補救教學有效,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長許麗娟表示,全國有15萬名教師,只有五萬人參與補救教學,若非針對有做補救教學的老師調查,可能是憑印象回答;其實有五成學生參加補救教學後,國英數三科有進步。目前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必須是經濟、學習都弱勢的「雙低」學生,明年起學習落後學生,從小一就可接受補救教學,愈小開始補救效果會更好。

閱後補充心得:
上述「紅字」內容報導有誤,受輔之「雙低」條件是在之前的「攜手計畫」,現為「補救教學」方案,只要學習低成就(學業成績在班級後35%,且經檢測不合格者),便可「自由」報名參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