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在陸台生:登陸前想清楚 一定要進名校

2018-04-08 11:58中央社 台北8日電

中山女高畢業的鄭茹心在105年度學測拿到68級分,雖然可以申請到台大,但進不了熱門的商學院,於是她在準備指考的同時,跨海申請上海名校。

鄭茹心現在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二年級生,這所院校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7年全球MBA排行榜高居第34名;台灣沒有任何大學排進前百名。

建國中學畢業的王裕鈞在105年度學測拿到70級分,但還是與台大的理想科系擦身而過。他現在就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二年級。人大在中國大陸是公認的金融專業首強。

武陵高中畢業的賴柏翰,去年學測發揮不理想,拿到65級分,距離他屬意的醫學院最低門檻72級分有段差距。在準備指考的同時,他向上海各大學醫學院遞出申請,最後如願進入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上海交大、中國人大、上海同濟都是中國大陸最頂尖的「985工程」名校,拜學測成績可免試申請以及政策釋出台生名額之賜,鄭茹心、王裕鈞、賴柏翰獲得錄取後,最後都放棄指考選擇登陸,他們目前也都抱定畢業後留在大陸發展的想法。

在學歷更獲重視的中國大陸,985一流名校的學生到處都搶著要。鄭茹心說,上海交大在大陸是10大名校之一,找工作條件好,實習機會更多,許多大一生就能申請進入外商公司實習。

台生就讀陸校還有專屬的「台灣學生獎學金」可申請,大學本科生獎學金原本最高每學年有人民幣5000元(約新台幣2萬3000元),最少3000元;去年11月,中國教育部又追加為4000到8000元,而且還保證至少30%的台生可拿到獎學金,名額共有2900個。

在中國大陸,學費普遍比台灣便宜,大學一般科系每學期5000元,醫科6000元。校內住宿費更是低廉,上海交大、同濟大學一年只要1200元(4人一間),中國人大只要900元(6人一間)。

台生指出,北京、上海的校外消費已經比台北高,但校內很便宜,一餐常常10元就能打發。他們平均每月的生活費在2000至3000元之間,跟在台灣差不多。

中國大陸今年起開放學測均標以上的台生就可免試申請陸校,預期進軍大陸的台生勢必增加,但是一流大學的名額競爭也勢必更趨激烈。

對此,鄭茹心說,尊重台生的個人選擇,但她個人認為,如果來大陸進不了一流大學,可能實質意義不大。「好學校都挑人、挑分數,67級分就進不了上海交大商學院;若要進醫學院,至少要72級分。畢業後,企業也是挑學校的。」

過去曾有台生以67級分申請進入最頂尖的北京大學,但王裕鈞指出,北大現在沒有70級分以上是進不去的。賴柏翰也表示,同濟大學雖然62級分以上就可申請,但至少也要65級分才進得去。

台生建議想要申請大陸學校的學弟妹,現在就可以開始規劃要申請哪幾所大學,如果沒要放棄台灣學校,要注意避開兩邊的面試時間以免衝突。他們強調,到大陸唸書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設,因為對岸競爭激烈,不若台灣相對輕鬆。鄭茹心說,上海交大的陸生都是來自各地的頂尖學生,他們大多各唸各的,好像沒怎麼讀,也都考很好,對台生形成很大的壓力。

賴柏翰也坦言唸得很辛苦,「這裡的數學、物理、化學超前台灣有相當程度,所以老師基本上都當學生會了,上課進度很快、課程很緊。」

王裕鈞、鄭茹心都表示,大陸數學程度比較高深,台生普遍跟不上進度。王裕鈞指出,中國人大校方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今年開始將會特別加開輔導班。

鄭茹心並指出,大陸學校對學業要求高,成績不容易拿高分;拿不到高分,不利未來申請研究所。據她了解,上海交大約有1/3的台生因為種種原因並未讀到畢業。

在陸台生說,雖然住宿都跟陸生一起,平日也多都跟室友互動,同學也大多不會因為你是台生就另眼看待,但在大陸唸書,還是會在校園感受到自己跟一般陸生不同。例如,行政部門、老師對台生的態度還是有差別;很多實習機會,唯有加註收台生的才能申請等等,「難免偶有挫折」。

一名台生還建議,在大陸唸書,敏感的政治話題與共產黨訊息,最好還是不要隨便放炮,以免惹禍上身。

王裕鈞才剛剛在北京熬過多年來最冷的冬天,雖然室內供暖,但人大的宿舍沒浴室,要冒雪跑到對面的公共澡堂,回來都一頭雪,也變成「冰花男孩」。

他說,雖然在一線城市差別不大,但大陸的生活環境還是不如台灣舒適,唸書卻要加倍努力,這是台生登陸之前需要先想清楚的。

台生家長告誡 學生自己要承擔一切

2018-04-08 12:06中央社 台北8日電

去年以學測均標生身分申請就讀南京農業大學的徐瑄嬫說,大學生活和她想的不太一樣,唸得比較辛苦、校風也保守,但是一學期過去,她決定努力克服,把這條路走下去。

中國教育部今年擴大招收台生,開放學測均標台生可以申請大陸大學,不過,在此之前,個別學校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已經招收了學測均標台生。

高二時就讀上海台商子女學校的徐瑄嬫就符合這個條件。她認為,雖然一樣是學習台灣的教材,但海外台校資源畢竟較貧乏,所以同樣是招收台生,南京農業大學對台商子女學校的學生訂出更寬鬆的錄取標準。

徐瑄嬫在台灣讀私立高中時,嚴重適應不良,因為有親戚在大陸,父母決定讓他到上海念台商子女學校,當時家人只覺得「先度過眼前高中階段再說」,等到考大學時,家人態度已經轉變為支持鼓勵她在大陸讀大學了。

「當初根本沒想過孩子要到大陸念書,孩子當然要帶在身邊啊。」徐瑄嬫的母親曹修幸告訴中央社記者,眼看女兒兩年來成熟不少,必要時能獨當一面,她轉而希望孩子能有不同歷練。

她認為,年輕就是本錢,大學時就出國就讀,視野和適應力都更好,經濟情況允許的話,也可以到紐澳、歐美。

更重要的原因,是曹修幸對台灣年輕人就業的前景感到憂心,「領22k或30k好了,以後如何養家?」她認為,去大陸念書,將來還是會比較有競爭力,包括人脈、出國交換的機會「可能」都更好。

徐瑄嬫在兩岸分別錄取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和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促使她下決定的,是將來想當獸醫。

一學期過去,和許多台生的感想一樣,徐瑄嬫覺得「比較辛苦、吃力」,她說,大學許多課程內容在大陸的高中可能已經教過了,但台灣的高中課本內容比較簡單。

此外,南京農業大學要晚自習,「學風比我想的保守」。校方還以上屆考研究所的錄取率太低為由,不許這屆大一新生參加社團,大二才能開始參加。

面對這些挑戰或期待落差,徐瑄嬫覺得自己可以克服,已經不可能半途而廢回台灣。她覺得,在大陸念書的好處,是有學到東西。

過去,大陸大學吸引台灣學生的,可能是北京大學、北京清華、上海交通大學這些名校,不但有可能聽到世界級學者的講座,畢業後頂著名校頭銜也會為找工作加分。但是,未來大陸開放學測均標台生申請的大學,勢必有越來越多是非一流名校,這些學校真的有吸引力嗎?

曹修幸說:「我會想,如果真的錄取北大、復旦,她(女兒)唸得了嗎?我的想法,找個普通一點的學校讀,但要訓練到孩子的成熟度。」

基於同樣的理由,她也鼓勵現在高三的兒子到大陸申請大學,但她也坦言,每個孩子個性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到海外唸書,如果兒子不想,她也無法勉強。

然而,赴陸求學不見得是一條坦途。不少台生偏好的大陸醫學科系,台灣並未承認學歷,台生要不是準備在大陸執業,就是把大陸的學歷當做出國進修的跳板。花了好幾年在大陸辛苦學習、工作,然後到歐美或日本重新學語言、考醫師執照的例子也有。

曹修幸母女還不能確認,未來徐瑄?能不能用大陸的學歷在台北考獸醫師執照,如果不行,可能就要到第三地去考照。她們還不想去想「太遠的事」。

「到時候再說,一定會有辦法啦!說不定研究所也可以讀別的專業。」樂觀開朗的徐瑄嬫認為,先把眼前的課業跟上最要緊。

如果有和她類似的學測均標生想到大陸念書,徐瑄嬫建議要有相當程度犧牲娛樂的心理準備。曹修幸則建議,讓孩子想清楚,那是不是自己要的,如果是,自己就要承擔。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兩代台生經驗談:同儕環境 兩岸差距大

2018-04-08 12:06中央社 台北8日電

當初可說是「鐵了心」去北京念書,經過3個學期,面對中央社記者問她是否打算繼續在中國大陸攻讀研究所,北京清華大學張同學有些遲疑。

與同年齡相較,張同學很獨立。家在新竹的她,國中就到台北住校,高中考上中山女中,在校外租屋居住。問她年紀這麼小就離開家不會怕嗎?她說,起床就要出門上學,放學後可能還要補習,「回家也就是睡覺,跟住校差不多」。

從事科技業的父親在高二時鼓勵她可以去大陸念書,她覺得大陸學校念書氣氛較濃,同時希望出去看看,尤其是到「比較大的地方」。因為她想運用放假時間到不同地方玩。

考完學測,張同學申請到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但她沒保留學籍,毅然決定去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如今是大學二年級,主修她感興趣的資管。

一年半下來,她真如當初規劃,大一利用各個假期去了武漢、天津、上海,大二去了青島和東北。

然而,她仍然有些不適應,「沒想到工科的同學這麼拚」。

雖然是商管學院,但資管比較接近工科,同寢室的同科系室友幾乎放假都不出去玩,周圍同學習慣在課業上花很多時間,很重視課業,「考80分我覺得很好了,但同學覺得至少要90分…考了98分的同學還是會不停地跟助教爭,因為他們覺得應該拿100分。」

張同學說,有回聽到一個統計數據,平均約有兩成台生會選擇中途回去。「跟我同屆,2016年清華報到14個(台生),已經有兩人回台。」

張同學說,大陸工作機會多,未來不擔心就業。但如果重新選擇,她會再想想是否大學階段就到大陸,因為大學是人格塑成的重要階段,「大陸的網路環境、同儕環境,都和台灣不一樣」。

對於張同學遭遇的困擾,從念書到工作、在上海待了10多年的Vivian顯得不意外。對於正在評估赴陸求學的學生和家長,她有個提醒:是否要在大學這個階段過去。

大學時參與學運性社團,畢業後曾擔任綠營民代助理,卻在工作幾年後決定重拾課本,跟一般大學生一樣窩圖書館考研究所,而且目標是中國大陸的學校,讓周圍許多人嚇一跳。

Vivian說,一直對國際法有興趣,但當年台灣的大學沒有專門的國際法學研究所,反而是中國因為與國際組織接觸多,與國際關係相關的學科是中國大陸的強項,這是決定到大陸考研的主要原因。

Vivian表示,雖然事前做了很多行前準備,但是入學後親身感受到復旦大學的國際交流活動之多,周圍同學外語能力之強,還是讓她受到不小的震撼。她對中央社記者說:「你知道嗎,我能英語簡報是在復旦練出來的。」

復旦有很多演講、甚至某些課程完全是國外教授開課,一場艱澀的全英語演講或課程結束,她聽得糊里糊塗,同班同學卻能滔滔不絕地用英語發問甚至跟教授辯論。

由於台灣在民法領域領先大陸,入學時,同學知道她是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常會用很崇拜的眼神對她說「我讀過(台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王澤鑑老師的書」。

Vivian笑說,「我不能丟台大法律系的臉呀,所以我的研一過著跟考研一樣的生活,每天K書…這輩子沒念過這麼多外文書」,但也因此拚出了英語聽說能力。

談到周圍同學念書的拚勁,Vivian表示,在台大,期中考和期末考前,圖書館要占位子;但在大陸的名校,圖書館每天都得占位子。她以理解的語氣說,大陸工作機會多,但人也多,周圍來自各省狀元的同學看的都是頂尖職缺。

在台灣,台大學生給人的印象往往是「不怎麼團結合作」。Vivian說,即使如此,同學們組成讀書小組合作念書在台大法律系還是很常見的,但在復旦,同學從早讀到晚,「大家都是各念各的」。

也因此,對於正在評估是否西進的家長和學生,Vivian給出兩個提醒:一是要了解大陸強項科系,「要去就要念大陸擅長的」;二是要仔細考慮是否要在大學就過去?

Vivian認為,18歲還在人格養成階段,台灣的大學雖然讀書風氣不如大陸,但校風自由,社團參與有助人際互動,這些在大陸的校園很難找到,「研究所再過去,也許更好」。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均標意義不大 台生講述申請大陸大學攻略

2018-04-08 12:06中央社 台北8日電

針對大陸方面開放台灣學生可用學測均標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現就讀華東政法大學的林芸伶認為,因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入學標準,實際意義不大,關鍵在自己的人生規劃。

林芸伶畢業於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目前是華東政法大學德語系四年級學生,對於如何挑選大陸大學,她表示並無特殊訣竅,就是不斷地上「2018年祖國大陸普通高校免試招收台灣考生」官網,看自己屬意的學校是否公布申請方式。

林芸伶表示,官網裡有各學校的申請時間,總共有上百所,建議先鎖定自己要申請的學校,有空就上網看該校何時報名,且要準備的報名材料各校都不同,「有要紙本郵寄、也有要轉成PDF檔再email,都不一樣」。

在開放學測均標上,她認為「實際意義不大,因為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入學標準,像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等好學校,只會收頂標生」。

記者從「免試招收台灣考生」官網發現,北京清華大學已公布2018年招收實施辦法,申請資格即規定「台灣學測成績達到頂標級」,但中國政法大學的要求是「均標級」。上海交通大學同樣是「頂標級」,且申請醫科類專業還要分數達72級分及以上。

學測成績僅是申請門檻,通過書面審查後會安排面試(無須繳費)。林芸伶表示,學校一般都會給面試,學生必須親自到校,若申請的學校太多,將是一筆很大的交通與住宿費用開銷,若是申請音樂、設計或廣播等專業,則會加考術科。

面試完後就是等學校通知。林芸伶指出,可申請的學校數量並無限制,但同一所學校能填選的科系數量會有限制,且北京大學跟北京清華大學的面試都排在同一天,學生只能選擇其一。

各校的「面試方式」也形式多樣。以北京清華大學今年實施辦法為例,通過初審的學生需參加4月19日至23日的「2018年清華大學優秀台灣高中生體驗營」活動,目的是以深入瞭解學科專業發展和提前體驗大學校園學習生活。

該辦法稱,「我校將在體驗營活動期間,安排時間對申請人進行面試,面試後通過綜合評定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事實上,各學校並未確定實際的錄取人數,多採「擇優錄取」以保持學生素質。

至於選填學校與科系,林芸伶以過來經驗建議說,必須跟自己的未來規畫相銜接,而男生一定要選填畢業學歷是台灣教育部承認的大學,否則會遇到兵役問題,無法申請緩徵。

她也透露說,有很多台灣學生會選填上海復旦大學的財務會計等金融專業,畢業後先在上海的四大會計事務所實習與工作,等累積一定經驗後再轉回台灣的金融業工作,「名牌大學都有台生組織同學會與相關微信群,可以參考」。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赴陸念書就業 過來人:先回答自己要什麼

2018-04-07 16:26中央社 中央社

曾經是大陸台生也當過台師的李政亮說,到中國大陸念書,年輕人終究要回答「你要什麼」以及「如何避免成為別人的工具」的問題,如果還不能判斷,不一定要趕搭中國這班列車。

台灣大學畢業的李政亮,2000年前往北京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後,2007年到2011年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目前在政治大學兼課,並以觀察中國社會發展為專業。

李政亮觀察,台灣學生到大陸念書,最不適應的應該是網際網路的使用,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念。另一個差異,則是台灣與中國主權這個「永恆的話題」。

他認為,兩岸年輕人互動會擦出很多火花。對台灣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來說,自由像喝水呼吸一樣正常;但對同年齡的大陸人來說,這世界是需要篩選的。

他們對國力的感受也很不同。台灣的90後沒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對岸1990年出生的人,18歲看北京辦奧運、20歲看上海辦世界博覽會,「中國崛起」不是神話,而是實際的感受。

另一方面,在個人層面,兩岸年輕人又共同面對大學擴招、失業壓力變大、房價大漲等生活壓力。

他說,台灣年輕人對國家主權的要求很高,卻成長在「生活貧困化」的時代,兩岸青年交流其實面臨很多上一世代想不到的問題,也就是主權與個人處境、國家力量跟自己的社會流動怎麼調和的問題。

有政大學生在作業上寫感想,大意是說:天然獨的一代,可能只能在大學裡談台獨,實習、畢業就考慮去中國,那裡有言論控制,就不能隨便講了。

李政亮對這樣的無奈印象深刻。他說,有些年輕人對台灣的經濟狀況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但既然出去了,又有要打出一片天的心情,知道要去適應某些規則或潛規則。他們雖然只是去念書,大多有多待3、5年或更長期的準備。

到了大陸後,想像與實際的落差是台生可能會面臨的情況。

有在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系就讀的台生告訴中央社記者,大陸醫學院學制是5年,通常要繼續念到碩士或博士,才能進到好醫院工作。醫生的養成不易,執業後薪水卻很少,一些台生覺得付出和將來的收穫不成比例,在大一就打退堂鼓回台灣。

這名目前大三的學生說,大陸醫生真正可觀的是遊走在法規之外的「灰色收入」,但他漸漸發現,作為一個沒什麼人脈和政治身分的普通台灣人,他未來想賺這些灰色收入也不容易。

李政亮說,大陸幾乎所有和公家單位有關的工作,譬如醫生、大學教師,表面的薪資都很少,想申請到各種費用有很多的「眉角」,甚至是送紅包之類的潛規則,從小接受公民與道德教育的台灣學生未必能適應。他建議,不要把台灣的職業想像套用在大陸。

除了社會風氣,各種與政治掛鉤的政策風險,也是在大陸就業就學必須考慮的變數。李政亮2011年在台灣出版「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一書,天津南開大學發現後,在未依照勞動合同法的情況下,就對他發出不續聘通知。

當前大陸當局推出政策吸引台灣年輕人赴陸讀書、就業,李政亮說,「拉攏台青」成為地方官員的政績指標之一,但政策可能隨時變化,台生要想清楚,「不要變成別人升官的籌碼」。

他認為,年輕人到大陸念書,終究要回答「自己要什麼」、「什麼是良善的生活」這些問題,不能只看到大陸「發展很好」,而不去想自己是否能適應龐大的競爭;不能只看經濟不管政治人權環境,因為人不是政經分離的動物,應當要把個人對好生活的期待和對好社會的看法整合起來考量。

他建議,台生也可以先透過赴陸實習、交換等短期交流來回答這些問題,如果還不能做判斷,不一定要急著搭中國這班列車。

對於大陸高教放寬吸收台生的政策,李政亮不預期會立刻造成效應。

從大環境來說,他觀察這兩年台灣對大陸的看法有些變化,經過李明哲被捕服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過世等事件,台灣對中國態度不完全是幾年前的「經濟發展人人稱羨」。

此外,大陸中產階級的焦慮這幾年特別嚴重,中國的經濟成長逐漸面臨瓶頸,這些對台生赴陸意願都會產生影響。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刻板印象存在 中國招均標生有難度

2018-04-07 16:23中央社 中央社

中國首度對學測均標以上學生招手,無非想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到大陸讀書。只是,以往赴陸台生多青睞沿海名校,均標政策能否能吸引更多台生,業者評估多有保留。

中國大陸於2010年開放讓台灣學生「免試升大學」,當時要求學測成績須達頂標,才可以申請。試辦一年後,2011年申請標準放寬為前標,今年再放寬至均標。雖然台灣僅承認155所中國大學學歷,但今年共有307所大學參與學測招生。

中國放寬讓均標以上學測生可申請上大學,也就是學測成績前50%的台生都能拿到申請的「入場券」,只是被問及放寬申請標準能否加大對台生赴陸的吸引力,讓就讀人數進而成長時,相關人士都表示:「對台工作能有那麼簡單?」

在有意赴陸的台生心中,夏潮聯合會常是他們諮詢的機構與團體之一。夏潮聯合會多年來一直受委託協助輔導台灣學生前往香港考區參加港澳台聯招考試,對台生赴陸趨勢有多年的第一線實務觀察。

夏潮聯合會秘書長林聲洲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從現狀來看,他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赴陸念書,但此次放寬至均標,也有可能是赴陸台生人數未出現明顯成長,大陸官方才更敞開門。由於兩岸未有公信機構公告相關資訊,台生赴陸就讀的人數究竟是提升或持平,很大程度上都屬臆測。

此外,林聲洲也觀察到,台灣學生選學校也很挑,在陸台生並非均質分布,他們喜歡去大城市、名校、台灣人多的大學,再者也會將兩岸政治氣氛、所選的中國大學學歷是否受政府承認等因素考量進去。

有意思的是,台生在抉擇時,對學校所在地的選擇有時反而凌駕在學校排名之上。林聲洲舉例說,上海大家都搶破頭要去,而有些其他地區學校雖然很好,多年來就是招不到台生。這與兩岸訊息落差,台人對大陸的地域偏見有關。

他說,像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植物培育的軟硬體設備、科研都是中國一流首選,卻甚少有台生表達就讀意願,家長聽到還會困惑:「蘭州在哪裡?」至於中國航太搖籃哈爾濱工業大學,則有很多人擔心去黑龍江讀書會被凍傷。

林聲洲指出,這些台生對大陸的誤解和資訊的落差,都需要有人或機構去填補,但受限於現有法規很難做到。

由於兩岸缺乏雙向互通的招生平台,有多少學測生赴陸申請並無公開數據。不過,擁有10年台生赴陸考試輔導經驗的上海補教業者心葉教育校長張志軍估計,近幾年申請免試的台生,每年應該在1000人左右。

張志軍表示,從錄取機率來看,學測免試對台灣學生可謂「利多」,像北京清華大學今年開出15名額專門給台灣的學測生;而在港澳台聯考,北京清華大學僅錄取3個名額,還要港澳台三地一起競爭。

但張志軍分析,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不充分、缺乏認同,即使免試標準放寬至均標,台生赴陸人數目前看來也不會大幅提升。

在他看來,多數台灣人並沒意識到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至於在大陸的台灣人,即使待了很多年,也不見得能融入當地社會。從一些台灣企業的高級管理層會把小孩送回台灣、就讀比大陸二本大學還差的學校,就可看出端倪。

他說,免試申請標準放寬至均標,也許會促使3所在中國的台商子女學校學生更多地提出申請,但依過去經驗看,他們「申請上了也不一定在大陸念」。至於對在台灣的高中生能有多少直接的吸引力,他持保留態度。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台生赴陸就讀 補教機構應運而生

2018-04-08 11:55中央社 台北8日電

台灣學生赴中國大陸就讀大學人數逐年升高,相關補教機構也應運而生。大陸目前約有10多家以台灣等境外生為主的全日制補習班,有台生讀完高二後就為爭取錄取機會而登陸補習。

中國大陸自2010年起開放讓台灣學生「免試升大學」,只要台灣學測成績達頂標水準,就可申請面試;2011年標準放寬為前標,今年再放寬至均標。

實際上,除了以台灣學測成績申請入學,台生也可直接參加大陸6月舉行的高考(大學聯招),或參加已有20年歷史的港澳台聯招。

業者表示,赴對岸就讀大學或研究所的台灣等境外生逐年增加,以港澳台聯招為例,2006年報名應考的台生約有700人,近10年來大幅成長,2013年已突破5000人。

在這種趨勢下,大陸當地針對台灣等境外生的補教機構也應運而生,「聯考中國」是其中一家。

聯考中國副校長董楊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時表示,聯考中國是一家全日制上課的輔導學校,成立約10年,共有5個校區,分別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廈門。

在台生赴大陸就讀大學的趨勢,董楊說,聯考中國的台生也年年增加,目前約有100多人,其中有些學生在台灣讀完高中二年級後就休學,到大陸參加學校的補習課程。

也有些台生是高中畢業後才赴中國大陸。這部分台生考過學測,但因成績不夠理想,無法在大陸申請到大學,因此想好好補習一年,參加港澳台聯招。

董楊透露,類似聯考中國這類以境外學生為對象的大陸補教機構約有10多家,數量雖不算多,但隨著台灣學生等境外生經由各種方式到大陸就讀的情況越來越多,相信未來相關的補教機構也會跟著增加。

台灣學生選擇到對岸就讀,背後的原因各自不同,其中一項是考量到未來的就業問題。

對於這點,董楊說,經聯考中國進入大陸大學的台生,畢業後確實大都選擇留在中國大陸工作。他認為這是勢之所趨,相關現象值得觀察。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