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文言文,先人的智慧遺產

2017/10/8   文 / 洪蘭     

每年暑假,我們都會辦一個神經科學夏令營,免費教對大腦有興趣的學生,他們只要自付膳宿即可。因為已經辦了十年,有了口碑,所以來參加的港澳和內地學生不少。最近因為教育部要刪減文言文的篇數,我在吃飯時,就隨口問了一下這些也是說中文,但不在我們教育體系下長大的學生,他們對文言文的看法。

一個念物理的學生說,他現在背包裡,就有一本唐宋詩詞選,每當念不下書時,就會拿出來看一看,舒解一下心情。他喜歡李清照詞中的疊字,例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說中國的詩詞很美,就像在吟唱一樣;另一個學生馬上說:「我也喜歡她的詩詞,我是烏鎮人,每次過江回去念大學時,我都會想起她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澳門來的學生則說他的文言文是自修的。有一次他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不知道什麼是「汗青」,還以為是「汗巾」。後來查百度,才知道古人在竹簡上刻字時,竹子要先烤乾才能用,烤時,竹子會出水,好像人流汗一樣,所以叫汗青,處理完的竹子叫「殺青」。他說難怪香港電影拍完了叫殺青。他從古文中學到很多的中國文化,這些知識甚至改變了他的行為。比如說,他現在很愛惜紙,雙面用完才丟棄,因為看到古人要寫個字多麼不容易,就懂得惜福了。

中文學問深 文言文愈讀愈有趣

我問他們,既然念的是理工,也考上了大學,為何還會自己拿古文起來看?他們都很驚訝的看著我,覺得我這話問的奇怪。那個念物理的學生說:其實中文是最有對稱美的,他初進清華時,有人告訴他,早期的入學考試是考對子,因為陳寅恪堅持考對子才能測出學生的程度,當時出的題目是「孫行者」,有人對「胡適之」,他不知好不好,但從此對中文的對仗有了興趣,開始自己去探索。

一位來自香港的教授說,他也是這樣對中文有興趣的。在九七時,香港流行一個謎語「港澳的窮人」打論語一句。謎底是「貧賤不能移」。他說當時他的左鄰右舍、親友都移民到英國、加拿大和澳洲去了,只有他們家窮,付不出移民律師費,留在香港。他說中文太有趣了,立即隨口說幾個謎題:「明年今日好還鄉」打成語一句。謎底是「滿載而歸」,因為明年今日正好滿一年,就是滿一載。

看他滔滔不絕的拋出謎題,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們的國文這樣教,學生怎麼會不喜歡呢?國文的根基愈好,看古書的能力愈強,愈能體會到做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冬天下雨不能出外時,去書架上抽一本《夜雨秋燈錄》或《閱微草堂筆記》起來看,那真是趣味盎然,不知東方之即白。

做一個中國人不能享受到祖先的智慧,不是太可惜了嗎?

(原文亦同步刊載於《遠見雜誌》2017年10月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