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鄭隆賓用壓力減壓 [打印本頁]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0-5-30 19:53     標題: 鄭隆賓用壓力減壓

2010/05/30  【聯合晚報╱林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外科教授鄭隆賓,連慢跑健身都自我要求不斷超越。 記者蘇健忠/攝影

現代人生活中有太多壓力,面對各種壓力。有人視而不見,有人選擇逃避,但也有人勇敢面對,直接挑戰壓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就是正面迎向壓力的人。對他來說,壓力正是解除壓力的動力來源。

「很玄是不是?」每次有人瞪大了眼睛,一副「有聽,沒有懂」的茫然模樣時,鄭隆賓就會好整以暇地拉兩張椅子,請對方坐下來,喝口茶,再慢慢聊開來。

身為醫師,尤其是攸關病患生死的器官移植專科醫師,三、四十年來,鄭隆賓的壓力從沒少過。只要稍有閃失,這些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就可能死在手術檯上。

自我要求 非得要100分不可

他說,其他科別醫師也許只要做到60分就算過關,也許80分、90分就不錯,但器官移植專科醫師非得達到100分不可,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空間。另一個壓力則來自於同儕。台灣會做肝臟、心臟及胰臟等器官移植的醫師不多,不僅比誰做得好,也比誰的病人比較多,更比誰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發表的論文較具份量。

和其他醫師不太一樣的是,鄭隆賓還多了自我要求的壓力。他舉看診病患的多寡為例,病患看得多,除了收入較高外,還可累積更多經驗。為了攀上「台灣肝臟移植第一」這個醫療高峰,他不得不努力往前走。

挑戰壓力 把原來壓力蓋過去

面對重重的壓力,鄭隆賓不去泡溫泉,也不出國旅遊來紓解。他克服壓力的方法,是挑戰另一個更大的壓力,並樂在其中。如此一來,原來的壓力就被蓋過去,消散不見了。

「是不是很玄?」鄭隆賓笑了笑說,別人也許無法理解這種理論,他卻深信不疑。就拿肝臟移植來說,早年都以屍肝移植為主,慢慢的轉為活肝移植,後來覺得連活肝移植也沒啥挑戰性,於是轉向活肝移植合併腎臟移植的多器官移植手術發展,最近更向血型不相符的肝臟移植挑戰。

鄭隆賓表示,如果說活肝移植及活肝合併腎臟的多器官移植是他目前的壓力來源,只要突破血型不相符肝臟移植這個更具挑戰、也更困難的瓶頸,那麼眼前的壓力,即一掃而空。

成功不會平白從天上掉下來,鄭隆賓以「三字經」中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勵」為座右銘,精益求精,時時惕勵自己。而每周固定幾次的慢跑,則是鍛鍊他挑戰更大壓力的平台。

隨時應戰 慢跑也要不斷超越

鄭隆賓的慢跑相當特別,首先他會選定跑在他前面的一個人為目標,並在設定的時間內超越,然後再找下一個要超越的對象,一路衝過去。雖然這種跑法很耗體力,也很痛苦,他卻甘之如飴。且邊跑邊思索未來可能發生在開刀房的種種狀況,並找出解決之道。因為「開刀房不容許任何閃失」。就像日劇「白色巨塔」中的財前教授,所有手術過程全都在他腦海裡模擬過不曉得多少次,再熟悉不過了。

就是這樣隨時備戰,隨時處於壓力,就能隨時應戰。鄭隆賓自美回國,等到第一例肝臟移植個案時,當時的林口長庚醫院院長張昭雄擔心地問他,「你已6年沒碰肝臟移植了,行嗎?」「放心,沒問題的啦!」他答道。

那時一名護士車禍重傷被送進林口長庚急診室,開刀進去,鄭隆賓赫然發現她的肝臟被撞破一個大洞,且有一大部分呈碎裂狀,加上腹腔又積滿血,再不處理隨時會死在手術檯上。鄭隆賓二話不說,把肝臟全部摘除,接著把下腔靜脈血液經人工血管導回心臟,完成血液循環,先穩住生命跡象再說。

享受壓力 充滿無窮的生命力

度過長達60小時無肝的危急時期後,這名護士終於等到一枚腦死患者的肝臟,幸運撿回一命。鄭隆賓後來把那篇論文發表在知名外科期刊「Archives of Surgery」,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認為他貿然把患者肝臟摘除,太冒險了。但鄭隆賓卻不這麼想,因為這看似唐突的舉動,已在他的腦海裡演練過無數遍,他再熟悉不過。

壓力,就是這麼神奇的東西,它可讓人緊張沮喪,也可讓人充滿精力及鬥志。鄭隆賓喜歡壓力,更享受壓力鞭策下的無窮生命力,身體也因此強健,無病無痛,天天開心過日子。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0-5-30 19:55     標題: 兒子唱歌劇 鄭隆賓也支持

2010/05/30  【聯合晚報╱林進修】

奉行「壓力哲學」、以更大壓力來克服小壓力的鄭隆賓,既是中國醫藥大學校院務發展委員會執行長、該校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長,更是國內肝臟移植泰斗,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沒空陪一對兒女長大,只能偶爾關心他們一下,盡一點父親的責任。

就因如此,當小兒子表明將放棄台大農經研究所學業,打算報考學士後醫學系時,他嚇了一跳,坦承兒子的決定,已成了他的另一個壓力。但他想了想,覺得這樣其實也不壞,因為這個壓力既可讓孩子成長,也會逼著兒子更往前走,進而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未嘗不好。

這些日子來,鄭隆賓試著走進兒子的個人世界,才發現他那已近30歲的寶貝兒子,喜歡唱歌,也喜歡歌劇,甚至還參加歌劇表演。有次他看到兒子投入且精采的歌劇演出,感動得不得了,從此改變原有想法,支持兒子走他想走的路。

鄭隆賓強調,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子想從農經轉習醫學,一定有他的理由,雖然未來路途艱辛,但相信困頓一定會帶給他動力,進而帶來快樂。作老爸的,當然要支持到底。




歡迎光臨 教育資源分享論壇 (http://edushare.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