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標題:
國教司長楊昌裕:兒子給我的教育更大!
[打印本頁]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0-11-1 22:19
標題:
國教司長楊昌裕:兒子給我的教育更大!
2010/10/17 【聯合晚報╱王彩鸝】
楊昌裕談起從小不愛讀書的另類兒子,滿臉笑容和驕傲。記者王彩鸝/攝影
在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的眼裡,74年次的兒子非常的「用功」,只是用功的對象並不是課本,國中階段放學後天天打籃球,高中則是瘋電吉他、把電音社團搞很大,結果把成績單搞出五科紅字。
儘管如此,楊昌裕回憶兒子成長的過往,眼神快閃過一絲驕傲,「兒子給我的教育更大!讓我很佩服!」他很欣賞兒子以一種「非常自在、不隨外界起舞」的方式過生活。
絕對用功!國中時期天天打籃球
推動國中教學正常化,是楊昌裕目前在教育部的職掌之一。他形容兒子讀國中時,「正常到不行!」當然是沒有補習,放學回家,也從不看課本,只看「閒書」,偶而翻翻「講義」雜誌和金庸武俠小說。更多時間花在打籃球,每天晚飯後就抱著籃球往外衝。
楊昌裕的兒子讀大三時一個人騎單車環島,路過小學時和爸媽同遊的北橫隧道前,刻意留下歷史對照鏡頭。楊昌裕/提供
擔心兒子以打球為藉口,不知到哪兒混,楊昌裕夫婦有幾次尾隨去看,發現兒子真的都是去打球,打得滿頭大汗,國中時還打進校隊。「讓他去吧!反正他也沒做什麼壞事。」
楊昌裕說,兒子有他的思考邏輯,對自己選擇的堅持程度,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楊昌裕身高163公分、太太只有150幾公分,為了突破基因上的限制,他的兒子堅持「三要」,要喝牛奶、要睡飽、要打籃球。但努了很多年,只比爸爸高出4公分。
由於兒子國中階段只看自己喜歡的書,絕不勉強自己看課內書,成績平平。「沒想到,竟然考上台北市華江高中」,楊昌裕鼓勵兒子說,「你有學校讀就要拍拍手了!」
絕對瘋狂!高中搞出最大電音社
「兒子讀高中,還是很認真用功,不是用功讀書,而是很認真的學電吉他」,幾乎全部時間都在瘋電音社,楊昌裕自己都覺得好笑說,兒子把社團「搞很大」,大到學校要求他「裁員」,因為社團至多只能有50個社員,但「楊社長」到各班巡迴招生下,搞出100多人、全校規模最大的社團。
楊昌裕全家於民國82年時,同遊北橫。楊昌裕/提供
結果一學期下來,「楊社長」成績單上出現五科紅字,把楊昌裕嚇壞了,想辦法要把兒子的爛成績補救起來。但他無奈的說,補習班只收好學生,程度差的學生去補習班,跟「鴨子聽雷」一樣,一點幫助都沒有。
於是夫妻倆跟兒子協議「買」他的時間,要他每周撥出幾個小時,讓家教老師來家裡教他英文和數學,這也是他兒子僅付出的讀書時間。
高中三年都在瘋電吉他,上大學怎麼辦?楊昌裕左思右想,鼓勵兒子讀他有興趣的科系,父子倆很認真的去了解各大學音樂相關科系,結果很氣餒,「沒有一個音樂系是跟熱門音樂有關的」。
絕對放心!單飛加勒比海小島國
音樂之路走不通,兒子運動很行,不如走體育看看。沒想到,兒子嗤之以鼻。
楊昌裕最後翻出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推廣系的課表非常豐富,包括運動場館管理、營養學、解剖學、復健等,讓兒子了解,「學體育將來也很有出息」。結果兒子上了大學後,電吉他從此束之高閣,他上課、下課都在運動,自己找教練練拳擊、考救生員、裁判、教練證,也考取體適能國際證照。
這個高中時成績滿江紅的孩子,最後以第二名成績考取研究所,但他覺得研究所和大學都是同樣的老師在教,又不想讀了。大四畢業那年,跑去土耳其很克難的自助旅行一個月,扣除機票錢,只花3萬元的旅費,這趟旅行讓他眼界大開,不覺得賺錢是人生第一要務。
退伍後,遇到國合會招募國外志工,剛好要招體適能訓練師,楊昌裕的兒子擁有體適能國際證照,是最合適的人選。如今,他正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國上,教導當地社區的老人做體適能,另外開始瘋水底攝影。
擔不擔心兒子樂不思蜀,不想回台灣?楊昌裕老神在在說,兒子要做什麼事,自己都想得很清楚,「讓我很放心」。
自己在按部就班、符合社會期待的人生軌道過了大半輩子,楊昌裕看到兒子能跟著自己的興趣走,遊歷人生,眼裡透著一絲羨慕。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0-11-1 22:20
標題:
楊昌裕教養觀:老爸,永遠在這裡…
2010/10/17 【聯合晚報╱王彩鸝】
楊昌裕夫婦都出身教育界,女兒從小成績名列前矛,考上北一女、台大;兒子卻瘋籃球、玩電吉他,過得很率性。在爸媽眼裡,一對兒女都是跟著自己的天賦在走,都一樣的「正常」。
大女兒的成績可以讀醫學院,但她選擇心理系,當臨床心理師;兒子考取研究所不讀,跑到加勒比海島國當體適能訓練師。楊昌裕的教養觀念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支持孩子,而不以家長的喜好去左右孩子的選擇。
雖然兒子不愛讀書,楊昌裕很挺他。兒子說要出門去「尬籃球」,他負責開車載兒子和球友南征北討參加比賽。
兒子從零開始學電吉他時,楊昌裕和太太除了每天忍受電吉他的噪音,當電音社要成果發表,卻經費短缺時,楊爸爸二話不說,出錢贊助,還拉著媽媽、姊姊組「粉絲團」去捧場。
「孩子做有興趣的事,就會找到學習的方法。」楊昌裕發現,兒子會上網學電吉他,除了有樂譜,還具有錄音、校正的自學功能。
楊昌裕的「爸爸哲學」是,孩子長大了,父母要像大學導師一樣,千萬不要嘮叨,而是讓孩子明白,「我永遠都在這裡,有需要時,隨時來找我。」
歡迎光臨 教育資源分享論壇 (http://edushare.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