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龍捲風解析/乘著龍捲風 桃樂絲綠野仙蹤 [打印本頁]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1-7-25 20:52     標題: 龍捲風解析/乘著龍捲風 桃樂絲綠野仙蹤

2011/07/04 【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永彬】


在美國佛羅里達形成的龍捲風,所經之處,整排房子無一倖存。 (路透)

你一定聽過童話故事「綠野仙蹤」,還記得住在美國堪薩斯州的主角桃樂絲和她的小狗托托怎麼到「奧茲國」的嗎?就是靠龍捲風。

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劉清煌指出,根據統計,世界上發生龍捲風最頻繁的地區在美國中部,特別是德克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內布拉斯加州及以東等地區。

劉清煌解釋,美國中部是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溼空氣和從加拿大來的乾冷空氣在此交會,常發生劇烈對流,大部分的「超大胞」都在此地誕生。這裡產生的龍捲風強度、範圍都比其他地區的龍捲風大,該地也俗稱為「龍捲風道」(tornado alley)、「龍捲風故鄉」。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說,除了美國中部之外,青藏高原因為有高山冷空氣和從孟加拉灣來的暖溼氣流,偶爾也會發生龍捲風。此外,中國華南地區也有,不過當地的劇烈對流多半變成冰雹。

鄭明典表示,美國中部的龍捲風在春季(3至5月)最多,整年下來大約1600個,甚至更多。

鄭明典回憶,1989年他在科羅拉多州工作,Boulder市附近的一個小鎮發生龍捲風,掃掉全鎮的三分之一。他印象中,當時是第一次有電視台轉播龍捲風畫面,「過度興奮」的電視台記者轉播完後,電視台接到許多抗議電話。

鄭明典說,美國氣象單位多用雷達觀測龍捲風,分為watch(守視)、warning(警示)2個階段,希望在15分鐘前針對龍捲風可能侵襲的地區提出即時預警。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1-7-25 20:55     標題: 龍捲風解析/冷暖交會間 龍捲風乍現

2011/07/04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


這是發生在地中海、近塞浦路斯海岸的龍捲風,當時造成十數人傷亡。 (路透)





今年5月12日,新北市新店區颳起龍捲風,有輛車子被吹起來。同月22日,美國中西部7個州一天之內就颳了46個龍捲風,位於密蘇里州西南部的Joplin鎮半毀,死傷合計數百人,今年是美國自1953年來死傷最嚴重的龍捲風季。

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劉清煌指出,龍捲風是所有天氣系統中最「暴烈」的天氣現象,雖然它的生命期只有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但強度卻是最強的。無論時間、地點,只要氣象條件適合,都有可能發生龍捲風。

超大胞 可達幾十公里

劉清煌表示,龍捲風多發生在非常龐大的乾冷空氣、暖溼空氣交會處,這附近的大氣非常不穩定,有強烈的對流產生,稱為「超大胞」(supercell)雷暴系統。他解釋,一般夏天午後容易降下雷雨的「對流胞」範圍只有幾公里,但「超大胞」的範圍卻可以達到幾十公里。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當「超大胞」產生,加上高低層空氣的風速、風向差異大,可以將原本水平旋轉的渦管雲,強烈扭轉成垂直旋轉。更強的對流一下子就把氣流緊縮、加速旋轉空氣,造成捲動現象。風速很快的龍捲風發出的聲音有如飛機引擎,但也有很弱、沒什麼聲音的龍捲風。

海陸都有 多為吸入型

劉清煌表示,因為超大胞而產生的龍捲風稱為「超大胞龍捲風」(supercell tornado);除此之外,簡單強烈的鋒面或對流胞也有可能產生龍捲風,就稱為「非超大胞龍捲風」(non-supercell tornado)。一般來說,「非超大胞龍捲風」的強度、大小、生命都遜於「超大胞龍捲風」,僅偶有較強個案。

陸上或水(海)上都可能發生龍捲風。劉清煌表示,發生在陸上稱為「陸龍捲」(landspout),在水上稱為「水龍捲」(waterspout)。鄭明典指出,有時候可以在空中看到漏斗狀的雲,就是水氣捲了進去;有時「漏斗」的尖端(高度低、近地面處)看起來「黑麻麻的」,是因為捲進塵埃所造成。他說,在空中的稱「漏斗雲」,碰到地上的叫龍捲風。

氣象局預報中心預報課課長陳怡良指出,龍捲風多半是「吸入型」,把波及地區的東西都捲進去;北半球的龍捲風多半為逆時鐘旋轉,但相當少見順時鐘轉。

小辭典

龍捲風和颱風、地震一樣都有分級,由日本裔、美國芝加哥大學氣象學家藤田哲也(Tetsuya Fujita)在1971年提出,稱作「藤田級數」(F scale)。最近美國將造成破壞程度的風速做更精確的分析,稱為「改良型藤田級數(enhanced F scale,簡稱EF),並於2007年2月啟用。

台灣多水龍捲 平均每年4.2個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台灣的龍捲風多發生在西南沿海、屏東外海一帶,以「水龍捲」較多;另外,1977年7月賽洛瑪颱風侵襲台灣時,也曾經引發龍捲風。

鄭明典說,1977年賽洛瑪颱風來襲,南部有些地方電線桿倒的方向不同,就有人認為颱風引發龍捲風,否則颱風掃過後,電線桿倒的方向應該一致才對。

龍捲風並非台灣主要的天氣型態,整體來說,對台灣環境的影響輕微。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賈新興說,早年資訊不發達、缺乏龍捲風的長期統計紀錄。氣象局預報課課長陳怡良說,偶有熱心民眾打電話到氣象局說看到龍捲風了,或是把影片檔案傳給他們,不過台灣的龍捲風時間太短、不易求證,只能紀錄備查。

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劉清煌統計,從1998到2010年,台灣地區發生「比較確定」的龍捲風共有55次,平均每年4.2個,還有6個「可疑案例」。

在西南部(台南、高雄及屏東)出現的龍捲風最多,有氣象人員稱為「龍捲風巢」,其次是花、東海域。時間則以5至7月份、下午3至6點時較多,顯示它與午後不穩定大氣所伴隨的旺盛對流有關。

劉清煌表示,1971年4月在高、屏地區的龍捲風,導致農業損失達新台幣9500萬元,可能是史上最嚴重的案例;2007年4月18日凌晨在台南市安南區發生近年來較明顯的龍捲風,持續約40分鐘、行經台南、高雄4個鄉鎮約40公里,是歷年來持續最久、路徑最長的案例,安南區有65個受災戶。

根據氣象局紀錄,台灣前一次龍捲風,發生在2009年4月21日,地點是台南市白河區,有一間房子的鋼板屋頂被掀起,無人傷亡。
作者: edushare    時間: 2011-7-25 20:57     標題: 龍捲風解析/必學單字大閱兵

2011/07/04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

tornado 龍捲風

這個字從西班牙文tronada「大雷雨」而來,童話「綠野仙蹤」裡將龍捲風稱為cyclone、另外在電影「龍捲風」、「葉問」裡則以twister為名。

延伸閱讀

1.《暴怒的地球 龍捲風DVD》,采昌國際多媒體,2010年12月02日。

2.《奪命現場:龍捲風災DVD》,采昌國際多媒體,2010年04月01日。

3. Brain Cosgrove著,蔡士瑩譯,《天氣》,貓頭鷹出版社,2006 年12月02日。

4. Jack Challoner著,蔡士瑩譯,《颱風與龍捲風》,貓頭鷹出版社,2005年10月28日。




歡迎光臨 教育資源分享論壇 (http://edushare.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