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青春名人堂/我們正分立在葉脈 相對的兩端

【聯合報╱蔡淇華】        2014.11.15 03:09 am

夏日午後,一手抱著小男孩的年輕爸爸一看到我,伸出另一隻大手:「學長好。」

我們是網友,從今年三月起,常在彼此FB留言。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洪亮又不失溫柔,就像那一夜的哨子聲。

甲午年三月,他身著警察制服,在黑夜的行政院窗台,以肉身面對浪潮般湧入的民眾。他沒使用任何武器,只是用盡所有的力氣吹哨子,一邊吹,一邊擔心攀爬窗戶的學生受傷。他瞬間在網路爆紅,但他說:「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是個嗶嗶哥。」

嗶嗶哥和我同一所高中畢業。高中時,我們都不愛念書,都會在蹺課時,把自己的桌椅搬到教室外,老師沒看到空位,就點不到我們曠課。所以,叛逆的我們,都不會被「歸類」為好學生。

對了,「歸類」是我們讀書時,第一個學到認識世界的方法。中學時,我喜歡把坐在前排的學生視為「非我族類」的書呆子;擔任行政後,我會把批評行政最力的老師,視為「不合群」的一類。

年歲漸長後,我發覺以前的歸類法慢慢失靈。想不到現在和我一起玩音樂的死黨,是高中時被我瞧不起的「順民」,他成了最叛逆的校長,生病了,也要每天早上頂著海風,看學生安全進校門。而那個被我歸類為「清談無為」的老師,擔任行政後,竟然是績效最好的行政。

漸漸發覺,簡易的分類法,是青春期幼稚的思維。若一國之人,習慣對旁人簡易分類,則可能在認識朋友前,先製造一堆敵人,那麼,集體的生命將很難一起向前。

嗶嗶哥和我都成長於深綠的家庭,也任職於公部門。在三月學運被報導後,常被問到:「你是藍的,還是綠的?」我們都無言以對。我覺得吳念真導演回答得真好:「台灣很討厭,什麼事情都要分藍的綠的。台灣只有藍綠嗎?拜託,血是紅色的。煩死了!」

是醫生也是作家,左右腦「對立亦融合」的王溢嘉,在著作《青春第二課》中,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自然是用對立的東西來製造和諧,而非用相同的東西。」他這句話,對民主青春期的台灣非常適用,或許,「歷史的傷痕」是我們學過的「青春第一課」,而如何「在對立中製造和諧」,是我們現在該共學的「青春第二課」。就像嗶嗶哥的網路留言:「對立的聲音跟立場不會撕裂族群,暴力的行為和暴力的語言才會。」

那個午後,嗶嗶哥三歲半的兒子不耐大人清談國事,跑到窗外欣賞翠綠的植栽,他盯著一片嫩葉良久,在亮晃晃陽光下回頭對我們傻笑,好像告訴我們:世上許多價值是相對,不是對立的,或許,我們正分立在葉脈,相對的兩端,對同一株植栽,努力輸送著養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