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一個承諾,他樂當偏鄉孩子「遲來的第二位父母」

發表日期 / 2016/9/25 遠見雜誌  作者 / 陳芳毓 攝影 / 賴永祥 


成大教授募資教程式

影片:走入偏鄉教程式 成為孩子生命的光
https://www.facebook.com/gv.monthly/videos/10154086375168799/

「台灣的偏鄉學校在哪裡?」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可能會告訴你:「不山不市」——那些不在市區、不在山區的學校,沒有企業捐贈物資、也少有媒體青睞,才是教育資源最貧乏的邊陲。

近年國外程式教育蜂起,國內也感染這股風潮,蘇文鈺讀國小的女兒也開始學程式,偏鄉的孩子卻享受不到這種資源。使命感十足的蘇文鈺於是上山下海,想把一身技術教給最需要的孩子,使他們能靠寫程式就業、創業,脫離混幫派與貧窮的惡性循環。不料,一番好意卻處處碰壁,「有人怕麻煩,還有人說不需要上課。」

2014年,他來到嘉義東石鄉的過溝基督教會。教會位在一處魚塭旁,連Google衛星定位系統都找不到。

當教會負責人、台灣路得關懷發展協會秘書楊萌智得知蘇文鈺的計畫,非但沒有欣喜若狂,反而憂心忡忡,「你會來多久?」

原來,經歷太多只來一個暑假就離開的志工團體,孩子一次次從高高的期待跌進深深的失落,變得更沒安全感,「如果你只是來看看,那不如不來了吧,」楊萌智說。

「好,我會一直來,直到退休,」蘇文鈺許下承諾,期限是15年。

三年後,過溝與臺南左鎮的岡林兩地,已有超過120位學生、上過四種程式與桌遊設計的課程。蘇文鈺也開辦師培課,訓練出超過50位願在弱勢地區教學的師資。五月,原名為ProgramtheWorld的計畫,正式申請立案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今年,彰化芬園也將納入程式課範圍,明年更計畫深入南投與台東。蘇文鈺希望,團隊無法直接教課的地區也能受惠;今年開始,他打算每年製作三門免費教材,讓所有台灣學生都能用很少的錢、甚至免費學程式,將貧富與城鄉差距降到最低。

關於「差距」,蘇文鈺很能感同身受。

小學三年級以前,他的數學考試多數不及格,又體弱多病。但他始終記得三年級導師孫先秦,「就像是一道從天而降的光,用他的愛心與耐心,把我從黑暗之中拉了上來。」

對蘇文鈺來說,孫先秦就像是「一位遲來的父親」,四年級開始,他的功課開始突飛猛進,第一次感到學校是個快樂的地方。

因此,為人師表後,蘇文鈺也投入弱勢教學。每當寒暑假,老師們終於能喘口氣時,他卻去偏鄉教程式,讓更多人成為孩子遲來的第二位父母。

上個月,愛自造者學習協會在「104夢想搖籃」募資平台發起集資,期望往後每年增加兩個程式課程及一個新教學場域,2017年將去到彰化。加上教材編寫、寒暑假營隊等支出,希望募到250萬元;活動啟動一個多月,結至今天,已收到142萬元、303人捐款。

「學會寫程式雖然很重要,以耐心與愛心陪伴孩子們學習更重要,」蘇文鈺在臉書上寫下,「請幫助我們,讓我們幫助老師,讓老師可以安心幫助學生,」

走入偏鄉教程式, 成為孩子生命的光

作者:李雅筑 │ 攝影:許俊傑
出處:2016年4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58期


幕後推手 成大資工系教授 蘇文鈺

年過半百的蘇文鈺,不僅自己是創客,近來更投入偏鄉學童的程式教育,期待孩子將來留鄉就業或創業,讓偏鄉活起來。

他是大學教授,在成大資工系任教。

他也是創客,會動手做木工,研究室的櫃子和音響都是他一手打造。

他還是咖啡愛好者,日前研發咖啡濾杯Lulu's Hand,熱銷3000組。

他更是古典爵士樂迷,收藏百張黑膠唱片,如數家珍。

這樣一個重視生活風格的知識分子,近來又多了一個身分──志工。

發豪語 要投入偏鄉教課15年

這個人是蘇文鈺。年過半百的教授,竟發下豪願,要投入偏鄉學童的程式教育,至少15年。

近年來從全球紅到台灣的「一小時玩程式」運動,強調程式如同未來的第二外國語一樣重要。蘇文鈺就是積極推動者,希望透過程式教學,改變學童的人生。

2014年,他發起「Program the World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帶著成大研究生,深入嘉義東石鄉教孩子寫程式。二年後,包含台南左鎮等偏鄉也都動了起來,各地老師紛紛加入他的團隊,一場地毯式的教育革命正展開。

在教育界,蘇文鈺是大家眼中的「異類」,有話直說,剛正不阿,評論總是一針見血,有時不見容於教育體制,卻也因此結交各界的朋友。「他很特別,好多人喜歡找他聊天,」一名認識多年的朋友這麼說。

今年51歲的蘇文鈺,自稱「阿伯」,不愛打扮,衣服有時不太合身,還皺皺的,據說他不太理解人為何要燙衣服,因為他認為,時間要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他總是戴著黑色的粗框眼鏡,占了臉部1∕3,擋不住笑成一彎的眼睛,與深刻的魚尾紋。講話速度很快、也愛笑,常常講著就自己呵呵笑了起來,但心裡想的,卻是一道道難解問題。

來到他的研究室,門牌上寫著「解憂實驗室」,似乎說明心情。但進到裡面,木製喇叭、黑膠唱片,加上濃濃的咖啡香,卻又愜意。

其實他看不慣很多事。例如高教升等審查制度過度重視論文篇數,又如台灣產業面臨瓶頸,走不出代工困境。他一直明瞭,改變台灣的未來,關鍵是教育,但又不知從何做起。

直到兩年前,因應國外風潮,台灣教育界有人開始在教小孩寫程式。

那時,他也教導正在就讀國小的女兒寫程式,突然在心底浮現:「女兒可以擁有這樣的資源,其他孩子呢?」。

身為資工系教授的他,與研究生討論後,偏鄉程式教育計畫應運而生。

但對象是誰?他從最需要的人開始問,跑去找深山裡的孤兒院,無奈碰壁連連,「沒想到有人怕麻煩,還有人說不需要上課。」

之後朋友告訴他,其實台灣真正的偏鄉是「不山不市」,也就是不算真正偏遠、又不在市區的西部沿海地區。經朋友介紹,他接洽上了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嘉義東石鄉過溝基督教會。

教會就位於一大池魚塭旁,這個地方連Google衛星定位系統都無法找到,人煙稀少,有時兩兩婦人會蹲在蚵仔堆裡,埋頭剖著蚵,數十年如一日。

讓孩子留鄉創業 打破貧窮世襲

初次見到蘇文鈺,台灣路得關懷發展協會祕書長楊萌智只有一臉狐疑,「你是成大老師?你要來教孩子寫程式?」蘇文鈺說了好半天,給她看美國總統歐巴馬學寫程式的影片,才成功說服她。

接著,楊萌智語重心長地問,「但,你會來多久?」原來,有太多志工團體僅來一個寒暑假就消失,留下來的,只有孩子悲傷的眼神,「如果你只是來看看,我想,那不如不來了吧……。」

被這麼一問,蘇文鈺突然傻了,他思考了一會,堅定地說:「好,我會一直來,直到退休。」

他分析,偏鄉孩子從小缺乏學習資源,學業表現不佳,即便念完大學,起薪也不高,甚至背負學貸,儼然貧窮世襲。

於是他決定靠程式教育,讓孩子畢業後可回家鄉就業或創業,教育下一代,建立良性循環,才能讓偏鄉活起來。

看在認識八年的朋友眼裡,蘇文鈺做出「15年決定」,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台大資工系副教授洪士灝說,「這就是他,總是想拉著別人前進。」 洪士灝笑說,蘇文鈺有情的個性,讓他成為有趣的人,但也常把自己搞得很累。的確,要深入偏鄉教育,談何容易?

初次上課 被學生恐嚇「拿刀戳」

「第一次上課,人仰馬翻,都要昏倒了,」蘇文鈺回憶,當時他帶三名研究生,從台南開車一小時到教會,十多名國中小學生坐沒坐相,更打架嬉鬧,甚至口出惡言,說要拿刀戳老師,「剛開始我覺得很恐怖!」

第二次上課,他找來十名研究生加上兩名教會老師,簡直是豪華級師資,才把場面鎮住。

同時他發現,這裡的孩子大多來自弱勢家庭,包含單親、隔代教養和外籍配偶等,家庭功能不足。蘇文鈺選擇放下身段,採取最有溫度的方式,「就是坐在他的旁邊。」

《遠見》記者實地觀課。這天,學生正用小孩使用的Scratch軟體做動畫,蘇文鈺走到一名小男孩旁,一腳就跪在地板上,顧不得自己腰痛,腰上還包紮繃帶,只為了靠近學生一些。

他的臉移到學生的臉頰邊,眼鏡滑落到鼻翼,眼睛朝上盯著銀幕,溫柔地說:「你的魔王怎麼不動了?是不是有Bug(程序錯誤),你能找到Bug嗎?」

不到幾個月,這群孩子終於學會編寫基礎程式,但蘇文鈺要的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導入不一樣的思惟。「也就是想清楚做這件事的邏輯是什麼?這些該怎麼用程式碼呈現?最後一步才是寫程式,」他解釋。

設計高難度教材 大學生也未必會

為了教這些孩子,他還設計一系列教案,2016年寒假,他橫跨嘉義和台南兩地開課,學生不僅要用3D列印機製作迷宮,也要製作Arduino無人玩具車,難度之高,恐怕許多大學生也做不到。

特別的是,蘇文鈺要求學生執行的專案,長達半年到一年,連晉級的過關考試,也只出一題,讓孩子整整寫四天。因為長時間思考,才能磨出答案。

「你真的對他們好,他們能感覺得到,就會改變,」研究生李彥柏說,孩子的成長比想像中快。

經由學期間每月一次的八小時課程,加上寒暑假的密集訓練,孩子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了。

有人因為寫程式太過專注,而忘了吃午餐;禱告時,有人祈求上帝讓他解開程式裡的Bug。

還有一名國中生,在校成績低落,但為了看懂程式語言,自己做中英文對照小抄,還自發性地印製給其他學生。

2015年底,程式教育發表會在成大舉辦,50多名孩子從嘉義浩浩蕩蕩乘遊覽車而來,家長們也跟著來了。學生輪流上台展示作品,有人用Scratch製作賽車遊戲和射籃遊戲,也有人做出熱感應電風扇和四驅車。

現場驚呼聲連連、拍手不斷。誰都想不到,才沒兩年,這群孩子能走到這一步。

沒隔多久,又傳來好消息。就讀過溝國中的魏輔均,參加微軟首屆KODU盃比賽,一舉拿下國中組全國第二名。偏鄉孩子能拿到這樣成績,跌破眾人眼鏡。

成長路不順遂 更能將心比心

對蘇文鈺來說,50歲投身偏鄉,卻也在這裡,看見了教育的真諦。「當老師近20年,這才真心把教育當志業,」蘇文鈺坦言

其實蘇文鈺的童年一點也不順遂。出生時不到1500克,當時醫生跟他媽媽說,得先觀察一陣子,先不用去報戶口了。一歲多還不會走路,兩歲不會說話。親戚偷偷說,這家裡出了個啞巴,媽媽難過到曾想抱著他輕生。

上學後,他考試常常不及格,一路跌跌撞撞,竟然到美國念博士,原本打算在當地工作,但媽媽的一場重病,讓他回國。

那幾年,工作不順遂加上生活壓力,面臨人生低潮,甚至產生出家念頭。偶然參加短期出家生活體驗營,剃了頭、念佛經。不過師父倒是一口拒絕,理由是:「出家的念頭不對。」

於是他又回到生活軌道,並將人生當成修練場。或許是這些挫折讓蘇文鈺更有同理心,也對生命的價值特別有體悟。

他常說起:「人生總有許多黑暗,我希望能成為別人生命裡的那道光。」程式教育,就是他中年後給偏鄉孩童的那道光。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