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兩年後國高中生都要學程式, 給孩子駕馭科技的實力

出處:2016年4月號《遠見雜誌》第358期  作者:陳芳毓、李雅筑 │ 攝影:蘇義傑


107學年度起,寫程式將列入國高中必修課。但東部和偏鄉學校早已起跑,嚴長壽與方新舟兩位大將也極力推廣「一小時玩程式」,教育界掀起旋風。

今年1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做出熱騰騰的政策宣示:「電腦科學不再是選修能力,而是基本能力。」

台灣也正小跑步,全力跟上這股全球程式教育熱。107學年度起,「寫程式」將列入國中必修課,三年六學分,高中則是必修兩學分。今年暑假升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將是第一批受益者。

初春3月一個溫暖的週六早晨,教育部慎重其事召開「運算思惟領航」記者會,各縣市國中小傑出資訊教育團隊,齊聚台北。兩位展示成果的國中生告訴教育部長吳思華,排練時不小心把吹泡泡機器人控制板燒壞了,吳思華笑著拉把椅子坐下,「沒關係,用說的。」

這是政府第一次宣示,將程式教育放進資訊教育。以後程式教育將被視為基本素養,就像國小上音樂課,「不是每個人都想當音樂家,但讓每個人都接觸,有天分的學生就能早點起步,」教育部資料司長李蔡彥說。

程式教育往下扎根,有兩個好處:第一,讓孩子提早熟悉程式,知道如何和資訊人溝通;第二,及早探索、確立性向。

小學先起跑 從Scratch入門

師大資工系特聘教授李忠謀說,程式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運算思惟,亦即按部就班思索解決問題的程序,「寫程式,是培養運算思惟最直接的方式。」

學校教程式,最早可溯及到2000年。當時,樂高機器人進入台灣,提供圖形介面的程式元件,上手容易,但一套機器人要價上萬元,只有少數學校能付擔。因此,程式教育一直被視為精英教育。

但隨著免費軟體Scratch,和一套僅上百元的單晶片微控制器Arduino的發明,程式教育成本大幅降低。加上3D列印和創客風潮崛起,程式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吸引學校紛紛加入教學行列。即便資訊教育未納進課綱,許多小學早就跑在前頭,從最簡單好學的Scratch入門。

「現在九成以上的學校都有電腦課,資訊教育列入課綱,只是給一個名份,」師範大學副校長吳正己觀察。

例如,台北市永建國小是全校僅18班的小校,卻是台北市Scratch動畫短片創作競賽的常勝軍。六年前,電腦老師張宇軒將Scratch納進高年級課程,教學生做遊戲和動畫,更徵選「資訊小達人」團隊,利用午休和暑假培訓。

「大多數小朋友一玩Scratch就愛上!」張宇軒說,如果告訴他們,能把想的東西做出來,學習動機會很強。

國中和高中,由於學生已具備跨領域知識,程式教育的發展更多元。

例如宜蘭縣國華國中,十多年前就打破學科限制,整合資訊、藝術和數學課程,全面發展機器人教育,包含3D繪圖、程式設計和數學座標等,讓資訊教育不只是電腦課。

資訊老師張俊傑說,為了讓學生融會貫通,各科老師研發新課程,製作環保機器人,由美術老師傳授美學、找材料,數學老師教導空間概念,資訊老師則用程式設計賦予機器人生命,「推主題式課程,才能讓知識活起來!」

在國華國中,每位學生都能成為發明家。喜歡棒球的沈延俊,製作出一款會揮手的加油機器人;林昕等人製作智慧感應節能器可連結檯燈,當使用者的姿勢不正確,便會自動斷電。還有,為因應宜蘭的不穩定天候,王禹博等人研發水位測量器,暴雨時將發出警示、立即封路,並傳送資訊到手機。學生的創意思考,超乎張俊傑的想像,「不只是數位使用者,而是數位創造者!」

〈體制內成果〉偏鄉開放早 反成為程式教育聖地

許多人以為,設備最足、師資最全的都會區學校,程式教育應該跑最快,事實正好相反。

最大的障礙是家長。「國小要推可以,但若國、高中老師想積極推這塊,家長一通電話就打來了!」一名老師相當憂心。因為多數家長被升學主義綁架,面對不列為考科的資訊教育,許多學校在推行上綁手綁腳。

自由開放的東部和偏鄉地區,倒成了程式教育的聖地。尤其花蓮,很早之前就鳴槍起跑。八年前,稻香國小將程式和創客教育納進電腦課,其他學校也陸續跟進。

此外,東部地區還結合原住民文化,讓程式教育增添傳統色彩。

花蓮南區的太平國小,學生以傳統服裝常見的紅、黑、白三色,製作了一台「布農族語學習機」。由電腦出題,找到對應答案後,只要將控制的紅黑色按鈕,調整到正確方向,螢幕上的布農小勇士便會拉起弓箭,將箭射向答案欄。

這台趣味十足的學習機,曾遠征台北參加「進擊的Maker工作坊」,引發不少關注。很難相信,這是一群不到12歲偏鄉孩子的作品。

程式教育的火苗由下而上燃燒,近年,縣市教育局處也紛紛挹注資源和人力在程式教育,全面炒熱氛圍。

這學期開始,花蓮縣教育處還開設校長研習班,讓全縣國中小校長在三小時內學會簡單程式。「許多校長一聽到要寫程式,差點沒昏倒,但必須開枝散葉,」花蓮縣教網中心主任林國源說。

更進一步是辦程式設計比賽。宜蘭縣已連續七年舉辦國中小Scratch應用競賽,在當地,程式比賽早就是校園的火熱話題,年年吸引上百名學生報名,去年更達近500人。

〈體制外成果〉嚴長壽攜手方新舟 推「一小時寫程式」

熱中教育的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也沒錯過這股程式熱。他常以「飛舞的龍珠」比喻教育趨勢,「程式教育,是下一個龍珠!」

自謙不懂科技的他,只好抓著好友、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一起推動美國「Hour of Code」(一小時玩程式)活動,用科技來學科技。

即使從沒寫過程式,也能挪動拼圖般的程式方塊,和《冰雪奇緣》中的艾莎和安娜公主,一起在冰上畫出多角型雪花圖案。

只要短短一小時,能學會路徑、迴圈等基礎運算思惟,藉此破除一般人對程式的恐懼,希望在今年底突破20萬人次。

參與教育部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方新舟,得知程式教育將列為必修課,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誠致教育基金會曾在兩年前推動台灣翻轉教學熱潮,他估計,出色的資訊教育教師多過翻轉教師,「找出100位並不難。」

方新舟是程式的受益者。在矽谷創業多年,將公司賣給聯發科後,他成立均一教育平台,推廣免費線上課程,辦公室門口兩幅紅對聯寫著「關懷弱勢,科學救國」。

「我唯一會的就是寫程式,」他笑得靦腆。但笑容背後的擔憂是,台灣整體資訊師資人數與能力,可能有很大缺口。

全台灣738所國中,具有工藝、電腦或資訊科技概論教師證的老師,只有621位,平均每校不到一位;甚至有120個學校沒有資訊老師。方新舟呼籲,教育部應盡速盤點師資。

〈民間課程帶頭衝〉台灣爸媽還無感 對岸已殺成紅海

而體制外教育,也仍在期盼市場的春燕。

在矽谷工作18年,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院創辦人賴岳林,2010年起,自費翻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材、免費教朋友的小孩,還去建中帶程式社團,傻勁像個唐吉軻德。

橘子蘋果有套長達兩年的課程,一次教完程式基本概念與Scratch、JavaScript等程式語言。賴岳林認為,寫程式不是學科,而是術科,「要經常、長期練習,像學鋼琴那樣。」

採訪這天,橘子蘋果接到一通來自中國的電話,邀請他們到對岸開班。專案經理溫盛豪說,北京同業已殺成一片紅海,台灣仍冷淡,每向100位父母宣傳,約有十位駐足聆聽,只有一位願意付錢。他看向教室裡的七個學生,「我們覺得有點寂寞。」

這波由下而上的程式教育,有國際趨勢推升、有產業人才需求、也有教學社群,看似萬事俱足,卻又不甚明朗。

台灣要透過程式預見什麼未來,是踏出下一步前,應先建立的共識。

歐巴馬、Google施密特鼓吹 超過180個國家響應

2016年4月號《遠見雜誌》 第358期  作者:黃維玲 │ 攝影:賴永祥



22億人玩程式 擁抱跨界力

「寫程式」和我有什麼關係?如果你還這麼想,就落伍了。近年來,從網頁、雲端、App、大數據、物聯網,科技占領全世界,軟體人才晉升最搶手的角色。2013年美國公益組織發起「一小時玩程式」運動,如今,超過180個國家、22億人都在瘋迷。今年1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做出政策宣示:「電腦科學不再是選修能力,而是基本能力。」並投入預算到全美國的學校,增強電腦科學教育。台灣也正小跑步,全力跟上這股全球程式教育熱,從校園到上班族,都搶著幫自己鍍金,積極掌握未來世界的溝通語言。你,一起加入吧!

身為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所到之處,眾人總會紛紛起身,恭謹招呼。

但這天卻不太一樣。當他踏入這家蘋果分店時,圍坐在電腦長桌的那18個人,或盯著電腦若有所思,或交頭接耳討論,沒人多看他一眼。

庫克悄悄走近長桌,慢慢繞行,有時候彎下腰來問問題,但大部分時候,他只是饒富興味地站在後頭,微笑觀看。

蘋果468間分店 變身臨時教室

這是2015年12月9日在曼哈頓上東城蘋果分店的一景。當週是「資訊科學教育週」,全球468間蘋果分店都變成臨時教室,邀請附近小學的學生前來參加「一小時玩設計」(Hour of Code)活動。

對這家蘋果分店而言,當天最大的貴賓並非專程從矽谷飛到紐約的庫克,而是書桌前這群八、九歲的小朋友。這些小孩以前可能買不起iPad,或只知道可以用它來聽音樂打game;但這天他們第一次發現,只要移動螢幕上的積木,就可以命令「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BB-8機器人執行任務或做出遊戲,而且一點也不難,他們大多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

小孩的投入,讓庫克驚喜不已,他說,未來的教室應該像這樣,讓學生興奮、熱烈參與、互相合作。他告訴小朋友:「如果你早點開始學寫程式,一定比我這老頭兒學得快。」

逾180國家、22.5億人 掀起「寫程式」風潮

引導小孩接觸程式,用心良苦的不只有蘋果公司。事實上,發起「一小時玩程式」運動的,是2013年成立的美國公益組織Code.org,熱烈響應的企業,還包括微軟、臉書、亞馬遜、Google等。

主辦單位呼籲,任何人只要有心,無需經驗,都可以在任何地方辦活動;而不管你是4歲還是104歲,都歡迎來學習。至今,Code.org已在180多個國家,用45種語言,辦過近20萬場活動,參加人數超過22.5億人,堪稱史上最盛大的全球學習活動。

不只科技業 各界爭搶軟體人才

最終目標是希望有朝一日,程式設計像語文、數學一樣,成為公立學校的必修課。

根據微軟統計,光在美國,到了2018年就會缺150萬名軟體人才,但是美國中小學目前僅1∕10的學校有程式課程。

著急的可不只是科技公司。美國聯邦政府屆時也需要一萬名資訊和網路安全專業人才。而運輸、醫療、教育、金融服務也需要軟體人才開發產品或協助服務轉型。事實上,1∕10以上的科技工作是在科技業之外。

即使是現在,有本錢誘以高薪的Google等跨國大企業,也找不到足夠的軟體工程師。因此各國政府和民間團體都漸漸體認到,培育軟體人才已是燃眉之急。

但是也有不少人對這股「人人學程式」熱潮不以為然。美國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的資管教授戴文普(Tom Davenport)認為,會寫程式不見得能保障小孩的未來,「10年內,大部分寫程式的活兒可能根本都被機器取代了。」

此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2012年最熱門的工作,有九成在2003年根本不存在,有誰能預測,未來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本事?

甚至連當今最有影響力的電腦科學家、Linux作業系統的發明人托佛茲(Linus Torvalds)也反對:「我真的不相信每個人都需要學程式,這是很專門的領域,跟閱讀寫作和算術不能相提並論。」

訓練想像、問題解決力 讓孩子接軌科技未來

其實,這和大多數程式教育推廣者的初衷並不相悖。「我們在學校教音樂,並不是要讓每個人成為小提琴家,」在英國提倡學校教程式的樹莓派基金會(Raspberry Pi Foundation)教育發展總監碧爾(Clive Beale)說,她只是希望大家對程式如何運作具備基礎的認識。

這種認識當然愈早開始愈好。Code.org的策略師艾瑪蒂(Roxanne Emadi)表示,八歲小孩沒有成見,可塑性高。即使只是做出簡單的遊戲,或寫程式操作機器人,他們看到作品動了起來就很開心。

更重要的是,寫程式需要高度創意,可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面對不斷被科技改變面貌的世界。近幾年,自動化橫掃各行業,司機擔心被自動車取代,郵差擔心被無人小飛機消滅,基金經理人操盤績效拚不過電腦……。唯有擁有創意,並具備運算思惟的人,才能在衝擊中屹立不搖。

運算思惟=串聯不相關的資料

什麼是運算思惟呢?先從一個小故事講起。2011年寒冬,有一群年輕的軟體工程師,為了響應非政府組織「用程式改造美國」(Code for America)抵達了波士頓。

他們原本的任務是在市政府駐守一年,幫波士頓公立學校架設一個全新網站。但是他們一到就碰到大風雪,整個城市癱瘓,只能在緊急救難中心幫忙接電話。他們很快發現,消防栓都深埋在大雪中,在人命關天時,消防人員卻常常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尋找消防栓、鏟雪。

當時有個市政府員工告訴程式小組,市府有份名單,上頭有波士頓1萬3000個消防栓的所在地點。程式小組靈機一動:何不讓住在消防栓附近的居民幫忙,把消防栓從雪堆中剷出來?

開發程式 讓居民認養消防栓

從此,波士頓有個「認養消防栓」網站(adoptahydrant.org),介面極簡單,上頭有波士頓地圖,如果你願意在大風雪後幫忙住家附近的消防栓清除積雪,就上網認養。地圖上標有綠色圖檔的,代表已有人認領,紅色則是等待認養中,至今已有500多個被認養。

這些年輕程式設計師最大的貢獻,不是他們的軟體,而是他們思考的方式:把兩組原本不相關的資料(消防栓地點+熱心的居民)兜起來,得到新發現。這,就是運算思惟。

運算思惟的起步就是想像力。每個程式設計師都知道,最難的不是寫程式,而是想出到底要用程式解決什麼問題。無論你從事哪一行,都可以想像,如何把一組數據(票房、顧客地址、冰箱溫度……,任何可以分類、計算、追蹤的資料),跟其他數據結合,發掘新東西。

未來的新世代,無論是在科技公司上班,還是立志改造社會,如果懂程式,就可以不假外求,一有想法就動手實踐;如果不太會寫程式,只要具備運算思惟,仍然可以號召程式高手,一起努力。

誠如網際網路發明人柏納李(Timothy Berners-Lee)所言,這是何等的改變,何等的挑戰。又是何等的機會!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