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女院士/梁其姿 「站在邊緣」看見好風景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專訪】 2010.09.05 03:18 am


圖/聯合報提供

考過公務員,也念過教育學院,今年剛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梁其姿,生長在香港,卻放棄了香港人心目中安逸順遂的生涯規畫,選擇走學術路。「我內心有一股對主流權力的叛逆」,沉思片刻,梁其姿做了如此歸因。女性身分,也讓她擁有從底層、邊緣角度來看社會、歷史的優勢。

香港中文大學依山而建,梁其姿的研究室位於半山腰。「圖解毫針刺針手法」、「備急千金要方」、「註解傷寒論」,這些中國古醫書攤在她的桌上。梁其姿研究的不是中醫,而是明清醫療社會史。

家境不富裕 教育不能省

父親梁蘊明一九四五年後從廣東來到香港,但長期在台灣辦「華僑日報」,所以雖然大學畢業前都住在香港,梁其姿一九八二年從法國回來,就進入台灣中研院。

父親是報人,母親是大陸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在那個年代極為少見。所以即使家庭不富裕,梁其姿讀的是香港菁英中學,「只要跟學習有關,父母絕不吝嗇」。

大學畢業,她也跟多數同學一樣去考公務員,然而從考官的態度,梁其姿知道他們期待的是想法與政府主流意見一致的新人,「不能有創意、自我,更不容許極端想法」,「無奈我的性格就是想與眾不同」,梁其姿笑著說。

放下優越感 研究社會史

廿二歲拿到獎學金到法國,梁其姿的學術思想與「主流」離更遠了。那時正值法國社會主義思潮當道,學界普遍同情下層的工農階級。有一位老師告訴她:妳是占有優勢的知識分子,不參與勞動;研究一般人所面臨的問題,「不能以高高在上的角度分析」。

這段話,讓從小到大念書都高人一等,不自覺形成一股優越感的梁其姿如醍醐灌頂。後來她自述研究旨趣:「圍繞著邊緣或下層人群,以及與生老病死等不太『高貴』的問題」,「站在邊緣觀看歷史變化,往往會看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景色」。

女性身分也是讓她站在「非主流」位置觀察、思考的原因。梁其姿認為,現今社會無論文化、經濟、政治等領域都是以男性為主流,女性處於邊緣,「從女性角度看小人物、看社會底層的關懷會有所不同」,她坦承,自己對主流領域興趣不大。

優秀的女性 要勇於表現

梁其姿覺得女性在學術界的發展,台灣略勝香港一籌。她認為,優秀的女性學者不少,但要更有信心、更勇於表現,「亞洲女性學者要兼顧家庭與學術更不容易」。梁其姿尚未成家,對她而言,家庭有其美好的一面,但也是負擔。「不成家我有損失,但也多了一些東西」,她坦言目前選擇不成家,難說好還是壞,「但我現在沒有感覺後悔」。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女院士/梁其姿關懷愛滋 研究痲瘋病史

【聯合報╱李承宇】 2010.09.05 03:18 am  
  
「對歷史的詮釋,都是出自史家對現代的關懷。」梁其姿的治史觀點不是將歷史視為完全客觀的存在,設身處地從古代人當時的觀點看,「歷史研究是很個人的,需要創造力、想像力」。

梁其姿最早跟法國學者研究中共革命史。當時她剛出香港、探索外面的世界,那位學者有別於傳統帝王將相戰爭史的「社會史觀點」吸引了梁其姿。但是當時中共釋出的史料很少,且都是官方資料,梁其姿於是轉攻明清社會史。

一開始研究的是明清育嬰堂一類的慈善組織,後來研究焦點轉向攸關生老病死的醫療社會史。梁其姿以古今社會對死亡的態度為例說明:古代人「習慣死亡」,因為當時醫療不發達、死亡率高,死者又多半死在家裡,「看多了,所以不害怕」。相較之下,現代人活得久,死者多在醫院亡故,之後立刻送太平間。現代人對死亡陌生,因而產生恐懼。

中國的痲瘋病也是梁其姿研究的重點之一。對她而言,現代歷史學者對古代痲瘋病這種傳染病的社會現象提問,是基於對現代的傳染病,諸如愛滋病、SARS的關心,「並不是要發掘當時痲瘋病社會問題的真相,而賦予解釋」。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