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中研院基因發現 史前亞洲族群南往北遷徙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2009.12.14 02:56 pm  
  
從基因看歷史,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東南亞及東亞73種族群的基因體鑑定結果顯示,史前亞洲族群是由東南亞出發,南往北遷徙。這項研究成果也登上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

中研院院士陳垣崇領軍的研究團隊,加入「人類基因體協會」轄下「泛亞洲」單核(上廾下甘)酸多型性合作組織的跨國研究,比對亞洲73種族群的基因體DNA(去氧核糖核酸)上的單核(上廾下甘)酸變異狀況,從中看出亞洲族群遷徙的情況。

以往學界普遍主張,人類族群由北方和南方多重路線進入亞洲。但基因鑑定比對結果顯示,亞洲族群或語言分類,都和遺傳特徵高度相關。研究同時顯示,亞洲的南方族群基因也比北方族群還多樣,因此可以說明,當初人類是從東南亞出發,由南向北往亞洲各地遷徙。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助技師陳建勳表示,歷史上說的「炎黃子孫」,是最近幾千年的事情,亞洲人類再從北方遷徙下來,基因鑑定的遷徙可以看出幾十萬年前的事情。

陳建勳解釋,人類在非洲演化到一定程度後,便開始向外遷徙,因此在非洲這群人的單核(上廾下甘)酸是最多樣的,越往北走,所帶的單核(上廾下甘)酸越有限,就像一台載滿貨物的卡車,從台北開到屏東,沿路送貨,送到高雄的貨也許就和台南的不一樣,送到新竹的貨會比送到高雄的多,其中也可能重複。

陳建勳表示,由於中文「祖先」有褒貶的意思,其實單就基因鑑定來看,是沒有祖先概念的。亞洲人都從非洲遷徙過來,只是誰遷徙的比較遠而已,就好像兄弟分家,走不同的路,但不能說走得較近的弟弟是走得較遠的哥哥的祖先。

陳建勳表示,單打獨鬥的研究看不到全面,跨國性研究可以相互比較,看出哪些人因為基因關係,可能較容易產生某種疾病,找出致病原因。

陳建勳說,此研究不僅是人類的尋根活動,助於考古研究,也奠定未來藥理學研究的良基,未來將進行跨國的藥理學研究,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和糖尿病等。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