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30年後 我能找誰看病?

【聯合報╱溫金成/醫(宜縣羅東)】 2011.04.02 02:54 am  
  
身為醫師,我對卅年後的醫療市場,簡直要以焦慮莫名來形容。

說是「市場」,是因目前健保局除了成就其舉世奇蹟的美名外,似乎全交由市場機制來主導。於是乎,給付點數高,醫療風險低的科別成了醫學院畢業生的首選,至於訓練時間長,給付又低,風險相對偏高的婦產科、急診科、外科等,自然招不到住院醫師。

設想二、三十年後,重症科醫師缺乏的狀況,別說產婦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救護車滿街跑尋找急診,就連複雜的心臟、腦部手術,只怕也得出國另覓良醫了。

然而醫療真能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進退場?醫師專業性雖高,自主性卻低,嚴格來說乃是一種社會工具。君不見當大量傷患湧入醫院,整個醫療體系即如軍隊般以非常的組織紀律動員起來,傳染病如此,地震火災造成的緊急傷患亦如此。醫師以救人為第一要務,除非人手已然不足,否則斷無拒絕之理。

另外如保險殘障等級判定、社服殘障鑑定、填寫申請外勞的巴氏量表,甚至回覆法院訴訟詢問等間接醫療事務,醫師亦無權因工作繁忙而拒絕。某些國家採行公醫制,必然著眼於醫師應如警察、救難人員般,負有不容推辭的社會責任。我國雖非公醫制,在健保實施前,由就醫民眾需求來引導醫師選科,仍能順利運作,而今交由健保給付點數及風險高低,無怪乎問題叢生。

如果一群醫師聚在一起,最常比較的不是薪資,而是生活品質。在目前醫病關係對立,興訟頻繁的台灣,少數風險低,又不需照顧住院病患的科別即成大家欣羨的對象,相對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一路勞累的重症專科醫師,似乎是變相的懲罰,常興起不如歸去之感。

唯一聊可安慰的是自身所學對家人朋友有所助益,在卅年後還可派上用場。然而,再好的外科醫師也無法替自己動刀,一旦垂垂老矣,面對後繼無人的窘況,任誰也忍不住悲涼的長嘆吧!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