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秋季展望系列》解開基因之謎 尋神經退化仙丹

2011/11/21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昨天演講「神經‧行為‧腦‧疾病」。 記者陳瑞源/攝影


沈哲鯤演講,座無虛席。 記者陳瑞源/攝影

包括腦部與脊椎,都存在複雜的神經系統,讓我們能順利獲得學習、回憶與運動的樂趣。由於命運及機率使然,許多人面臨阿茲海默症(AD)、腦前額顳葉退化症(FTLD)與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等威脅。這些疾病目前雖無藥可醫,但科學家相信,透過解開基因表現失調的機轉,尋求預防及治療神經退化症的「仙丹」,將指日可待。

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中央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計畫、聯合報、NEWS 98、科學發展月刊、科學人雜誌、Discovery頻道協辦的「2011展望秋季系列演講」,上周五第7場講座,由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主講「松下問童子─預防及治療神經退化症的仙丹在哪裡?」。

基因突變 蛋白質代謝失調

沈哲鯤表示,人類許多疾病發生原因,常與基因有關;當基因受遺傳、生活環境,或各種不知名原因影響發生突變,導致基因內蛋白質序列出現改變或消失時,許多如神經退化性等各式疾病,就此發生。

像阿茲海默症(AD)、腦前額顳葉退化症(FTLD)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就是因為體內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代謝失調,進而產生不好的堆積物,影響我們包括行動、學習等能力。沈哲鯤表示,只要能針對基因突變、蛋白質失調的開發相關治療藥物,抑制堆積物產生,相信能達到良好治療與預防效果。

阿茲海默 類澱粉蛋白引起

以「阿茲海默症(AD)」為例,沈哲鯤指出,研究發現,這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是「類澱粉蛋白」引起斑塊堆積,影響人體細胞生長與功能,造成神經纖維糾結,最後使腦部細胞凋亡。從老鼠實驗發現,注射顆粒球生長激素(簡稱G-CSF),增生新的神經元細胞,近而改善因類澱粉蛋白堆積帶來的學習與記憶喪失問題。

沈哲鯤說,顆粒球生長激素在調控血球細胞增生與分化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多用於癌症化療或骨髓移植患者,以促進白血球增生,拿來治阿茲海默氏症,算是「老藥新用」。不過此藥物對阿茲海默症患者來說,可能引發脾臟腫大、白血球指數過高等副作用,目前人體臨床試驗數還不夠多,若能解決上述問題,相信會是不錯的新療法。

TDP-43蛋白 影響細胞活性

也屬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的「腦前額顳葉退化症(FTLD)」,與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過去得知發病機轉是在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失調,產生堆積物,但在大部分FTLD與ALS患者中,卻不知堆積物為何。直到近年,才知道一種名為「TDP-43」蛋白,會影響神經細胞活性,一旦這種蛋白新陳代謝異常,會引發上述2種神經退化性疾病。

沈哲鯤指出,由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先培養病態老鼠,透過老鼠實驗模式,確認「TDP -43」蛋白過度表現,是額顳葉退化症的主要致病機制,在此病症患者的前腦,與罹患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細胞中,「TDP-43」蛋白都有過度表現,當「TDP-43」蛋白過度堆積,就會引發神經退化性疾病。

老藥新用 Rapamycin有潛力

沈哲鯤也提到,目前相關研究發現,臨床被用來作為癌症治療的Rapamycin藥物,可阻止神經元細胞凋亡,被發現對於治療FTLD與ALS有不錯潛力,也稱得上「老藥新用」。

不過沈哲鯤說,太高劑量的Rapamycin藥物會嚴重壓制、侵犯人體免疫系統,若能破除此困境,或以此動物實驗模式,在科學的「深山叢林」中開發新藥,也許能為無法治癒的神經退化症疾病,找到治療、甚至預防的「仙丹妙藥」。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秋季展望系列》本想念生物 順從父命讀化學

2011/11/21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雖然我讀化學,但對生物科學有莫大偏愛!」國內專長研究基因生物科技的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雖攻讀化學出身,基於對生物領域的熱忱,將所學與興趣結合,企圖為難解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解開謎團,吸引爆滿觀眾,討論複雜卻有趣的疾病問題。

從小就對自然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沈哲鯤,高中就讀建中時,因遇到好的生物老師,從此開啟對生物科學的熱忱。他回憶,選讀大學時,本來想投入自己感興趣的生物領域,「但爸爸希望我讀化學,也就順從父命。」

雖然大學沒能選擇熱愛科系,「但念了台大化學,才認識現在的太太。」民國60年從台大化學系畢業的沈哲鯤,赴美進修取得加州柏克萊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此時已投入生物科學研習的他,開始在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做研究,之後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擔任助理教授,一路升任教授。民國84年時,被當時中研院長李遠哲延攬返台,擔任中研院分子生物所所長9年。

長期進行細胞基因分子機制的沈哲鯤提到,基因主宰人類許多行為功能,一旦出問題,不少疾病就此上身。以失智症、漸凍人等難解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為例,從事上游基礎研究工作的他,主要任務就是透過嚴謹實驗研究,探討神經與行為、學習的關聯性,並以此基礎點尋找藥方,「從細胞分化機制探究病因、治療機轉,只要基礎研究夠紮實,新藥研發指日可待」。

沈哲鯤也在台大、陽明等大學院校教書,他認為,國內學生在基因生物科技領域研究上,資質不輸歐美,但國內上游的基礎研究經費不足,易使相關研究資源陷入瓶頸,若政府等相關單位,能投注更多資源在基礎研究上,相信國內基因生物科學,能有更大發展。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