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台灣爸+波蘭媽+2新台灣之子 一家4口4聲帶

2009/12/20  【聯合晚報╱嚴文廷】

不讓下一代忘記父母的語言

台灣日益走向國際化,不同國籍的人士留在這片土地,培養出許多的「新台灣之子」,這些混血兒孩子們也在雙重文化下成長,不論是爸爸的母語 ,還是媽媽的家鄉話,都是親子要一同學習的課題,一起面對的挑戰。

陳家正是典型的例子,一家四口營造四種語言的學習環境,父親陳怡光是道地的台灣人,母親Dorota來自波蘭,為了讓兩個孩子都學會各自的母語,刻意地在家裡營造成中文、英文、波蘭文與閩南語四聲帶, 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說:「不想讓下一代忘記自己父母的語言文化。」

老大是今年12歲的姊姊明秀,老二是7歲的弟弟明哲,雖然同時學習四種語言,但兩個孩子很不一樣。陳怡光說,明秀的波蘭文就很明顯比中文好,明哲卻是中文的程度遠超過其他語言;但他認為,語言是拿來用的,雖然每種語言的學習能力不一樣,但只要能靈活運用四種語言,就已達到目標。


陳怡光(右)一家四口要學四種語言,所以常帶著孩子透過遊戲學習。

製造機會 訓練孩子說波蘭話

不過,兩個孩子的學習過程還是有很多困難。身處在台灣,說中文的機會遠比波蘭文多,媽媽Dorota為了讓兩個孩子把握多說波蘭文的機會,從小就要求他們,跟媽媽一定要說波蘭文,除非事出緊急,否則媽媽會假裝聽不懂,或再要求孩子,把中文翻譯成波蘭文。她強調自己來自波蘭,必須讓孩子知道母親的家鄉與母語,但她不是強迫,而是藉由各種不同的方式將語言慢慢帶入生活;跟媽媽說波蘭文,只是學習環境的手段之一。

Dorota說,明年波蘭的親戚將來台灣旅遊一個月,屆時明秀與明哲必須擔綱導遊,並在這幾個月內做好台灣旅遊簡介,透過翻譯成波蘭文的過程中,讓他們增加使用波蘭文的機會。

學會基本對話 與阿公阿嬤溝通

Dorota表示,讓下一代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語言是第一步,擁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時,才能輕鬆接觸各種波蘭文學或歷史文化。但她已經從波蘭遠嫁來台灣,而且台灣的波蘭裔人數很少,只好透過與媽媽的對話,強迫兩個孩子必須要學會波蘭文才能溝通。Dorota強調,她的父母親還在波蘭,當然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輕鬆使用波蘭文與外公外婆對話。

爸爸的母語,兩個孩子也要學。擁有MBA與國際研究雙碩士的陳怡光,是道地的台灣人,平常說話總不經意的冒出幾句台語,對於明秀與明哲兩姊弟的閩南語程度不強求,只希望能聽懂和學會基本的對話,能與阿公阿嬤溝通就行了。

但對於中文的學習,兩個孩子就沒這麼輕鬆。陳怡光很重視教育,更是「保障教育權聯盟」的總召集人,最近還讓明秀學習如何編報,將聯盟的相關訊息露出。陳怡光坦言,明秀的中文頂多只有國小三、四年級程度,沒有辦法一次完成長篇文章,但透過編報的過程,習慣使用中文字,是他最近想出的好方法。

只要有興趣 就會有動機去學習

陳怡光強調,其實融合多種語言的學習並不困難,孩子只要有興趣,就有動機去學習。例如明秀雖然在家自學,由擁有華沙大學漢學碩士的Dorota一肩扛起教育的重任,但跟同儕會一起學溜冰、上Facebook,這些都需要用到中文,如果明秀想跟其他小朋友溝通,自然就會引發強烈的學習動機。

而且Dorota曾在英國擔任蒙特梭利的幼稚園老師,對於啟發孩子學習很有一套。她建議,「跟著孩子的步調走,可以晚一點沒關係。」有些孩子學習語言比較慢,如果用一樣的步調對孩子並不公平,應該先看孩子能學到什麼程度,再慢慢啟發他們的學習。

陳怡光補充說,目前台灣從幼稚園就開始教寫字,但是對小男生來說,手部的肌肉發育比較慢,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吃力,挫折感倍增,反而阻礙了以後的學習路。他說,學習語言不是只有「寫」,應先從認字、開口說做起。台灣是個重視寫比重視說的語言學習環境,也促使他們夫妻倆決定,讓孩子「在家自學」,從營造語言環境開始。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夫妻的堅持 讓孩子學會母語

2009/12/20  【聯合晚報╱嚴文廷】

「能有空間讓自己的孩子學母語,需要持續的堅持。」陳怡光認為,希望下一代學會母語是他們夫婦倆的信念,但很多新移民子女就沒這麼幸運,進入小學能學習的方言只有閩南語或客語,沒有越南語或印尼語的選項,其實是凸顯政府對多元文化的不尊重。

尤其是很多離島或偏鄉,幾乎全村都是外配媽媽,甚至都屬於同一個國籍,為什麼不能讓孩子選擇學習媽媽的語言呢?陳怡光表示,當政府用同化的眼光看待時,只是讓這些「新台灣之子」逐漸失去自己的母語。

陳怡光表示,因為他們決定在家自學,所以能在語言學習上掌握決定權,但很多混血家庭選擇投入一般學制進入國小就讀,卻反而讓孩子失去自己的母語,顯示出台灣對新移民仍不夠包容。

陳怡光建議,如果一個國小能湊足一個班級的新台灣之子,例如都是越南籍母親所生,政府應該也有義務要幫這些孩子聘請師資教「越南語」,那才是他們的母語,但現在卻不是如此,即使整個村子的外籍配偶都來自越南,但國小課程裡面依舊沒有這個選項。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爸媽當守門人 讓小孩遠離電視

2009/12/20  【聯合晚報╱嚴文廷】


陳怡光(右)透過圖案和兩位小孩玩識字遊戲。記者潘俊宏/攝影

走進陳怡光的家裡,很輕易地發現客廳沒有電視機,原來牆上應該屬於電視機的位置上,由一台音響取代。原來他們拒絕收看有線電視,也不希望電視佔據太多時間,唯一的電視被放在二樓客廳,這是陳怡光與Dorota的共識,「不希望孩子在無意識下,被電視餵食各種資訊」。

「即使是迪士尼卡通,都隱含著太多的劇本暗示。」陳怡光認為,當孩子還不到可以分辨的年紀時,不該讓他們頻繁接觸,更何況有些卡通根本不適合兒童觀賞。因此,夫妻倆決定自己當守門人,幫孩子過濾電視節目的品質,並抽空陪著孩子一起看,一家人每周看電視的時間頂多2 至3小時。

在這個台波文化混合的家庭裡,只有預錄的公視兒童節目,MOD幾乎都用來看體育節目。陳怡光表示,但家裡的影音光碟很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波蘭文的卡通或科普節目,藉此讓明秀與明哲能多練習波蘭文。

陳怡光說,在他們家,所有例行工作都完成了,還有剩餘時間時,才留給電視,兩個孩子也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明秀有空的時候,寧願選擇看書,而不是看電視。陳怡光笑說,「或許跟我們家的電視太無聊有關」。但他始終認為,多閱讀,比多看電視有益多了。

Dorota也認為,小朋友對卡通完全沒有反抗力,明秀與明哲也不例外。因此每回一到阿公阿嬤家,就是解禁的時候,但除此之外,在家裡就要堅持原則,將時間留給其他活動。

「每當看到有些家長一看到有小朋友到訪,就立刻打開卡通頻道,而不是分享自己家裡的書籍,我都覺得匪夷所思。」陳怡光說,因此他決定讓自己的孩子遠離電視,將時間留給學習。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