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作者: 王道維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5日 上午10:33

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去年十月份,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是甚麼樣的家庭教育幫助了林書豪經歷這一段尋求夢想、忍受挫折、然後逐夢踏實的過程。因為信仰的關係,林書豪的父母在孩子打籃球的這件事上學會放手,讓他追尋上帝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計畫。他們明智地注重品格培養而非最後的成果,使得林書豪不會在輸贏的壓力下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並未有這樣的信仰思維,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豪小子父母不簡單 引爆親子抗爭史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        2012.02.17 03:00 pm

林書豪的成功,他的父母居功厥偉,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道維最近一篇《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的投書,引起網友的迴響至今未歇。網友們留言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和父母的「抗爭史」,並感嘆許多台灣父母不讓孩子打球、畫畫,只在乎課業成就;但也有家長留言反映,大環境的低迷才是讓父母不放心孩子冒險的主要原因。

王道維在投書中國時報《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一文多日來高踞奇摩熱門新聞首頁,也引發500多封留言迴響,其中不乏家庭問題的斑斑血淚抗爭史。

王文主要是說,林書豪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迫使他最後選擇並非以運動見長的哈佛大學;而在林書豪加入紐約尼克隊之前,還被所有的NBA球隊拒絕;去年坐板凳期間,也連續遭2支球隊釋出。

文中質問:一般台灣的父母在孩子堅決追求籃球夢的時候,都會擔憂孩子付出的成本會不會太高?冒的風險會不會太大?辛苦追尋的一切會不會變成一場空?然後勸告孩子走一般人的路,「真的不行的話,做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事實上,這也是林書豪父母的家庭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王道維文中提到,林書豪母親吳信信曾接受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說,因為信仰的關係,他們已學會放手,讓林書豪自己追尋人生目標。

王道維認為,林書豪的父母全程參與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他們一同成長,並從旁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使得林書豪不會因為輸贏的壓力而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文章一出,在網路上引起廣大的迴響,許多網友按讚、留言、轉貼,紛紛表示父母親嘴巴上說是為了孩子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擔心誤了孩子的前程,殊不知此舉可能造成更大的反效果與子女一生的遺憾。

網友「小騏」透露,當初上國中時雖然有籃球教練賞識他,但家中長輩卻認為國中生應該好好唸書,所以極力反對,只好決定先進非籃球主流的公立高中,等到進入高中校隊再拚拚看。

他感慨表示,大學時本來又有機會可以進台北體育學院,沒想到卻出了一場車禍。好不容易身體復原了,想繼續打籃球,卻又被父母干涉而作罷。那一陣子,他和家裡關係很不好,尤其看到弟弟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成了台啤隊的後衛,心裡就更不是滋味。現在雖然在一間公司當工程師,但有時想起這場破碎的籃球夢,還是常常難過地無法自己。

網友「葉ㄚ魚」也說,他小時候很喜歡畫畫,甚至夢想當個漫畫家,但在國中基測時被父母禁止選擇美術相關科系的學校;等高中念了食品相關科系後,對其產生了興趣,並打算考個營養師執照,無奈父母再度干涉。如今,他從餐飲系畢業了,卻感覺到人生茫茫,做什麼都不對勁。

另有一網友「太大裝不下」則回憶說,小時候很喜歡運動的他,國中被送進私立國中拼課業,每天循環著讀書和被老師處罰;所幸後來說服了媽媽,大學選擇就讀運動休閒系,未來只要考到證照就可以指導他人運動,媽媽也欣慰兒子找到了人生目標。

但有家長回應,大環境的低迷是讓父母不放心孩子冒險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應該把錯全歸咎給父母。網友「Jay」憤慨表示,學校根本不重視五育均衡發展,也不推廣相關政策,家長怎麼放心讓孩子自由闖蕩?一味指責父母,未免太過狹隘。

網友「羅賓漢」也認為,誰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下一個林書豪呢?但台灣當前的體育環境如此低迷,不但無法保障選手的衣食溫飽,不時還會傳出弊案,家長怎麼能放心讓孩子去追夢?

網友「Syuu」特別感慨表示,當自己的想法和大多數家長不一樣的時候,其實會受到外界很大的壓力。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有勇氣敢循著林書豪父母的腳步,完全尊重孩子們的選擇。

看到這麼多網友分享的自身經驗,王道維說:「『認真讀書,其餘的不要想』似乎是多數父母的主張,這肇因於台灣的教育太單元,教育部推廣的多元入學至今只是增加了進入學校的管道,卻忽略『出口』也應該是多樣性的。」

王道維指出,每個職業都有被重視的理由,畢竟社會是由不同職業的群體組織起來的,「如果我們對於不同職業的人都能抱持相同的尊重,少了貴賤之分,家長自然就不會拘束孩子的發展。」

他以設計為例,由於台灣近年關於設計的競賽和展覽越來越多,台灣父母已經漸漸能接受孩子往設計領域發展,「這就表示,只要我們多一份尊重,孩子就能多一個『出口』。」

王道維也提醒家長,「陪伴」和「尊重」才是和孩子相處的秘訣,只要親子能好好溝通,理解彼此的立場和想法,我們就能構築一個認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