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 2009.10.02 02:41 am
34歲擔任領隊的小瑩與英籍男友準備結婚前發現罹患大腸癌,且已轉移到肝、肺、卵巢,人生驟然變色,第一、二線化學治療均宣告無效後,因無法負擔標靶藥物醫療費用放棄治療,在過世的前一個月如願與男友結婚,只是幸福無法再延續。
台灣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表示,類似小瑩的案例非常多,讓醫師最感無力的是,明明知道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昂貴的醫療費卻不是人人都能負擔。最近有一位18歲剛考上台大的男生,入學前發現罹患大腸癌,幫他開刀的醫師難過得心也在淌血。
54歲在百貨公司上班的單親媽媽去年發現血便就醫,被告知是大腸癌第四期,為活命接受自費標靶藥物治療;每兩禮拜1次,14次自費標靶治療已花光她存了一輩子,原本想買房子的百萬積蓄,而且繼續借賃治療,因為她想要活下去。
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外科醫師莊捷翰表示,腸癌患者以標靶治療合併化療能明顯提高反應率至八成,且有效縮小術後腫瘤,顯示標靶藥物在腸癌治療的重要性。由直結腸癌病友組成的大腸經俱樂部呼籲政府給病友一個活下去的機會,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選擇最好的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