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1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

台東林管處在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內發現第三處台灣本土特有珍貴樹種台灣油杉群,其中最大株樹胸徑達175公分,也是現有紀錄中最大的一株台灣油杉。圖/台東林管處提供
台灣的少子化問題不只是人口問題,保育樹種台灣油杉也因長期繁殖率低於百分之一。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耗時5年,利用人工受粉技術,以類似「精子銀行」的概念為台灣油杉人工授粉,將生育率提高20倍,希望能讓油杉不必面對滅種。
農委會林試所育林組副研究員鍾振德表示,台灣保育樹種包括清水圓柏、南湖柳葉菜、台灣水青岡等,台灣油杉在保育樹種中是目前數量最少,分布最獨特的樹種。
目前全台油杉母樹僅500多棵,絕大多數分布在台灣南、北兩端。北部坪林一帶約30公頃,南部台東大武附近約5、6公頃,兩個分布點中間尚未發現有族群分布,這種存在方式極為罕見。
鍾振德說,台灣油杉雌雄同株,因數量少、分布距離遙遠,自花授粉成功率極低,高達99%種子是「空包彈」。過去調查發現,台北植物園的台灣油杉天然授粉毬果中,飽滿種子比率每年平均不到1%。即便在天然環境下成功受粉,油杉胚胎從發育到成熟也會逐漸敗育。
台灣油杉的繁衍能力先天不足,後天環境又因近年氣候變化,生存條件極為不利。鍾振德表示,近10年共發生3次冬季高溫,使台灣油杉花粉發育異常。由於冬天溫度變高,使油杉雄花誤以為春天來臨而提早結束休眠,花粉因發育不成熟,無法成功授粉。
農委會林試所耗時5年研究,當起台灣油杉「助產士」,挽救油杉「滅族」命運。鍾振德表示,利用儲藏花粉與人工授粉技術,可成功將台灣油杉生育率提高20倍。林試所先採集雄花花粉,在-55℃的環境下,以冷凍乾燥機將花粉含水量從原來的一成六,降低到2%到4%,接著放入瓶內封存。「冷凍乾燥花粉在-20℃的環境下,約可保存5年。」
保存花粉後,接著等待雌花綻放,再做人工授粉。台灣油杉的雌花授粉期各地略有不同,鍾振德指出,台北植物園的油杉栽種於日據時代,授粉期約在每年3月,宜蘭羅東一帶則在2月,不過兩者的授粉期,從雌花鱗片張開到閉合的時間都僅有7天。
研究人員得把握雌花授粉期,以毛筆沾取先前採集保存的花粉,一朵朵為雌花授粉。一棵油杉高達8、9公尺,最高甚至可達30公尺,且油杉毬果往往位於最高處,增加人工授粉的困難度。
鍾振德說,一個台灣油杉毬果約能產生100顆種子,過去在自然環境下僅一、兩顆能成功發芽。透過「花粉銀行」協助,台灣油杉族群預估可增1倍以上。目前雖僅有台灣油杉出現少子化,但人工授粉技術也能運用在所有針葉樹種上。
活化石 冰河時代就在
目前台灣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除了台灣油杉,還有台灣穗花杉、南湖柳葉菜、台灣水青岡及清水圓柏,這些嬌客宛如台灣森林界的「國寶」。
全球油杉屬植物分布在台灣、中國,遠自冰河時代就已存在,有活化石之稱。台灣油杉屬於台灣特有的松科常綠大喬木,最高可生長到35公尺,直徑可達1.5公尺,未受保育前多用於建築。
農委會林務局指出,台灣油杉樹幹呈灰褐色,具不規則縱溝,上頭還有鱗片狀剝落。油杉毬果為圓柱狀,邊緣略為向外捲曲,種子長約1公分。
台灣穗花杉為穗花杉科常綠小喬木,最高可達10公尺,葉片呈鎌刀狀,表面具有光澤,種子呈暗紫色核果狀。林務局表示,同屬珍貴稀有植物的還有南湖柳葉菜,為台灣特有的柳葉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為紫紅色,種子頂端還有一叢柔毛。
俗名山毛櫸的台灣水青岡為冰河時期孓遺,與台灣油杉同為台灣原生種。台灣水青岡屬於殼斗科落葉喬木,樹幹為灰白色,幹身光滑。幼葉背脈可見金黃色茸毛,每年10、11月葉片由金黃轉紅。
清水圓柏分布在花蓮縣清水山、塔山等地的石灰岩礫石地區,莖幹隨生長環境不同,呈現不同樣貌。林務局指出,生長在風衝地帶的清水圓柏多為匍匐狀,山谷或背風處則為直立灌木或小喬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