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5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東峰國中生物老師鄭皓文教學生動,深受學生喜愛,他最大的教學夢想,「要把教室變成博物館!」
記者喻文玟╱攝影
「我最大的夢想,是把自然教室變成博物館!」東峰國中生物老師鄭皓文執教13年,今年獲選台中市教師會的special教師,蒐藏近100件化石都當作上課教材,學生看到化石、標本驚喜表情,是他最大教學動力。
鄭皓文從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畢業,又攻讀清大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自由學風,影響他教學風格,「讓學生自由探索,找出學習樂趣」。
鄭皓文回想自己生物啟蒙老師,是崇倫國中退休老師陳佳涓,陳老師教學生動,影響他至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自然學友之家,就是我夢想的國中生物教室!」鄭皓文回憶自己教學第一年授課「演化單元」,「我沒看過化石很扼腕,學生不應該重蹈覆轍」,他北上尋尋覓覓,買了第一個古生物化石三葉蟲,開啟他蒐藏化石之路。
東峰國中的生物教室是他的小小蒐藏庫,有鱷魚的標本、沙魚的骨骼…總讓學生驚嘆連連,鄭皓文著迷古生物,也蒐藏恐龍化石。他說,每一件化石,學生都可以賞玩,「生物」看得到,就要讓學生實地感覺,課堂上說得口沫橫飛,都不及學生親身體驗來得深刻。
教學上他也能運用中國民俗和生硬的理化結合,例如將「酵素」比喻成「媒婆」,「酵素要刺激化學反應,就像古代媒婆讓男女來電」,生動教學法,讓學生容易記住。
其他老師說,只要聽見生物教室傳來陣陣笑聲,就能感覺到鄭老師上課活力,有笑聲表示學生上課投入,也是肯定老師教學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