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covid-19相關報導

打疫苗+染疫成「超級免疫」?專家不認同:恐付出代價

2022/5/20 TVBS新聞網 黃潔文

你聽過「超級免疫力」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於5月18日在民進黨中常會就疫情報告, 她表示既然無法讓Omicron不感染,施打疫苗後加上感染的綜合免疫力,被稱為「超級免疫」,而這就是最好的免疫。對此,不僅多位學者持保留意見,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金傳春也認為,自然免疫力可能讓某些人付出生命為代價,在公衛倫理上不宜強調。

何美鄉解釋,她是引用國外研究報告,不是鼓勵任何人都去感染,只是現在有這種現象,並告訴大家染疫不要害怕;金傳春則強調,主張自然感染不符合公衛精神,雖然目前指揮中心宣布輕症患者占99.7%,但這些是從OmicronBA.1流行開始累積的數據,而目前的主流病毒株是OmicronBA.2,指揮中心應提供更即時的數據,作為制定政策參考。

金傳春表示,Omicron傳播力非常強,許多人即使打了三劑疫苗依然感染。她舉例,自己教過的一位學生在第一線負責防疫工作,最近染疫,她急著送隔離需要的物資給學生,才得知30幾歲的學生已住院治療、X光證實肺部浸潤,需要使用瑞德西韋。

金傳春說明,每個人體質不同,自然感染會讓全體族群都受影響,例如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高危險群,還有未打疫苗的高齡族群,他們染疫後極可能成為重症。若有人重視自然感染,這不符合公衛精神;她直言,更何況昨天(19)日本土確診數已破9萬,「現在就已經是大多數人自然感染了,不需過度宣傳」。自然免疫力可能讓某些人付出生命為代價,在公衛倫理上不宜強調。

目前全球取得EUA的新冠疫苗都針對新冠肺炎病毒株,但Omicron在棘蛋白(spike protein)上有30多個胺基酸變異,所以目前疫苗防範Omicron感染的效果有限,更別說國內接種率也不如紐西蘭等國家。

正因為疫苗無法完全避免染疫,因此加上自然感染也未必就能成為我們期望中的「超級免疫」;自然感染的前提應是「染疫後完全沒有後遺症,不會造成健康傷害」,況且Omicron仍會在「與病毒共存」環境中繼續變異。

此外,目前醫學文獻指出,即使是輕症,確診者還是可能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其常見症狀包含疲倦、胸悶、胸痛、注意力不集中及「腦霧」等。對此,何美鄉說明,腦霧較常出現在感染Alpha變異株,與Omicron較為無關;但金傳春認為,後遺症仍需要更多時間的觀察與科學證據。另已知Omicron很容易感染全身多種細胞,「在我們對病毒有更多認識之前,不宜主張自然感染」。

不僅如此,金傳春也不贊同與病毒共存,她指出目前在前線防疫的醫護人員、醫檢師、藥師面臨突如其來的大量病患與工作量,苦不堪言。讓她也不諱言,「做決策者應該親自明瞭照顧染疫患者的第一線現場的苦處」。

她認為,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決策之前,更該對出現大量病患等情況進行完善規畫與妥當準備;目前指揮中心僅統計空床數的百分比,但未考慮醫護人力吃緊,尤其超時工作時還要面對大量患者與家屬的壓力及執行院內感染防治愈加困難,染疫者與家屬更痛苦不堪。

金傳春直言,制定防疫政策不能坐在辦公室思考,「前線作戰和坐辦公室讀科學文獻,差別很大。」她表示,目前指揮中心並未公布國內詳細的數據,例如部分重症患者雖然打滿三劑疫苗,「何時打第一劑疫苗?打什麼廠牌?打了疫苗還染疫的風險因素是什麼?」等流行病學因素應該調查,再就數據提出建議與決策。

關7天仍快篩陽免上班?勞動部這樣說

2022年5月20日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9)日公布新增9萬331例本土個案。目前確診者維持7+7規定,7天解隔後免快篩就能夠返回職場,但在接下來7天自主管理期間快篩陽性,能去公司上班嗎?勞動部也做出回應。

台中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一名物理治療師確診,居家隔離7天後在17日解隔,但快篩卻發現仍呈陽性,最後自行決定上班讓民眾憂心對接觸病患造成染疫風險。但目前解隔後沒有防疫假也無補助,究竟解隔後快篩陽性是否可以返回工作崗位?掀起各界討論。勞動部就上述問題指出,目前中央並未規定解隔之後要快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勞工不用提供證明就可以返回職場,雇主也不得拒絕。但若是勞工有疑慮可以自己請假、同時不列入出缺勤考評或與雇主協商居家辦公。資方若怕造成群聚也可以優於法令,讓員工放假,多點同理心互相體諒。若是雙方仍有疑慮,可以請地方政府勞工局協助。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羅一鈞也解釋,感染7天後已不具傳染力,日常工作接觸並不會對他人造成傳染風險。呼籲不應對確診後進入自主管理的同事投以異樣眼光,特別是確診者在康復後短期內不易再度傳染,是相對安全的情況。

至於確診且已康復解隔個案,再次接觸確診個案會重新匡列嗎?羅一鈞說,曾確診個案距當次確診發病日,無症狀者則以確診採檢日計算後三個月內,再次接觸到診個案,如於暴露後無症狀或未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無須匡列為接觸者。另外曾確診個案,再次接觸到確診個案如果出現相關症狀,且經研判非其他病因所致,則建議進行快篩或PCR採檢,如檢驗為陰性,則無須匡列為接觸者。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2022-05-19 聯合報/ 記者楊雅棠、邱宜君、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圖/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年本土累計個案已超過90萬例,當中許多個案也陸續解隔。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已確診過朋友康復且解隔,三個月內若再接觸確診個案不用被匡列接觸者,但前提是沒有出現新冠症狀,若接觸且有症狀,保險起見經醫師研判,非其他疾病解釋就要快篩或採檢,檢驗陰性則不用被匡列。

羅一鈞表示,曾確診個案距當次確診發病日,無症狀者則以確診採檢日計算後三個月內,再次接觸到診個案,如於暴露後無症狀或未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無須匡列為接觸者。

曾確診個案,再次接觸到確診個案如暴露後出現相關症狀,且經研判非其他病因所致,則建議進行快篩或PCR採檢,如檢驗為陰性,則無須匡列為接觸者。

羅一鈞表示,一線防疫醫護人員確診照顧確診者、因某關係職場或家人後來有人確診,三個月內不用被匡列,坊間形容是「獲得無敵星星」,三個月內有一定免疫力,希望確診者注意自己權益。

另外,許多確診者抱怨遲遲未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隔離治療或居家隔離通知現在比較順暢,資訊問題都已解決。至於電話填寫不正確剩一成,比之前好多,但一成量仍很大,因此提醒民眾要填對手機,以減輕地方衛生局壓力。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雨天出門小心感染風險飆增! 重症醫警告「外出留意2事」

2022.05.19   TTV NEWS 台視新聞

近日適逢梅雨季節,連日降雨恐使新冠病毒擴散速度上升?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此前英國研究透過「類鼻疽桿菌」實驗,得知降雨時該類細菌容易透過空氣造成「氣溶膠感染」,對人類肺部形成嚴重影響。研究表明,細菌傳播與氣溫、土壤溫度、雨量大小息息相關;發現土壤溫度落在約30°C,病毒傳播率將達到高峰。

另外,在新冠肺炎肆虐前,美國一針對流感病毒傳播的研究表明,在18-21°C的情況下,若濕度相當於每立方公尺有13-14克的水量,會增加流感病毒的傳播率;進一步證實雨量和病毒傳播的關聯性。

連日降雨造成病毒傳播率增加? 研究:雨量愈大「確診數愈多」

至於下雨與新冠病毒傳播是否有關聯性?黃軒醫師透過《Science Direct》刊載研究表示,全球降雨量與新冠肺炎病例,確實呈現出「正相關」趨勢。研究發現,平均每日若增加1英吋(約3.71公分)的降雨,則確診者每日上升約56.01例,該關聯性在熱帶雨林國家(如馬來西亞、巴西)呈現更高的趨勢。

研究亦指出,某地區的平均氣溫與新冠病例呈現負相關,愈寒冷的天氣愈容易使宿主的免疫力減弱,使感染病毒的機率上升。不過,降雨量大小與新冠肺炎死亡率未呈現相關性;病例數造成的實質影響亦未有定論,民眾實是無須過於擔憂。

南北半球病毒傳播條件不同? 澳洲研究曝濕度愈低確診數反而增加

刊登於《Wiley Online Library》的實驗則揭示了與上述研究相反的結果。研究團隊於2020年1月至3月記錄澳洲南威爾斯州的新冠病例人數,發現相對濕度與病例數呈現負相關的趨勢:上午9點的相對濕度降低1%,可能使新冠病例數增加6.11%;而溫度高低則與病例數無關。

黃軒醫師表示,個人的居住所在地、居住地區、氣候變化,地理條件等因素,皆可能影響該地的雨量、濕度與溫度。新冠病毒的傳播行為模式,也以不盡相同的速度擴散。因氣候變因遠大於人為影響,因此仍需要更多研究定調氣候與病毒間的關係。

雨季期間避免出門閒晃運動!  口罩浸濕防護力更差、呼吸更困難

黃軒醫師進一步說明,雨季期間口罩更容易因為雨水而沾濕。此前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即發布指南表明,運動或天候因素使口罩浸濕,可能導致口罩的防護力更差、病毒更容易隨著水氣進入口鼻當中。另外,水氣會使吸氣、吐氣的動作變得困難,因此並不建議在疫情嚴峻期間戴著口罩運動或淋雨。

黃軒醫師建議民眾,在雨季期間應隨身準備2-3個多餘的口罩;浸濕時隨時更換,返家時立即更換隨身衣物,避免感染病毒的風險增;縱然目前的確診案例以輕症者居多,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出門等措施仍得維持,可減少同住人的染疫風險,並減輕醫療從業人員的負擔。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確診後居隔期滿出關,「快篩陽性」還能進公司上班嗎?

2022-05-20 鏡週刊 李紹瑜

新冠肺炎》確診後居隔期滿出關,「快篩陽性」還能進公司上班嗎?勞動部回應了

指揮中心昨(19)日宣布,確診者7天居家隔離結束後,就可以「免快篩」回到職場。不過,有許多人質疑,若確診者在7天後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時又「快篩陽」,是否能回公司上班?又有哪些應變措施?對此,勞動部回應了。

根據目前確診者「7+7」的規定,確診者在結束7天的居家隔離後,可免快篩就返回工作職場。在解隔離後,還需要為期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這期間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禁止群聚,並可視情況進行快篩。

不過,這項政策卻也引來許多質疑,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日前有民眾投訴,台中烏日林新醫院一名物理治療師確診,7天解隔時快篩陽性,卻又回到醫院工作,被認為有傳染的疑慮。而此政策一出,也讓許多民眾擔憂未來這將不會只是個案。

對此,勞動部表示,由於目前中央沒有規定解隔後一定要再快篩,雇主也不能拒絕勞工返回工作崗位的要求,勞動部也指出,目前中央也未規定解隔需證明,因此若勞工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未提供證明就要返回職場,雇主也不得拒絕。

也有許多人擔心,這些解隔後又快篩陽的確診者是否存在傳染疑慮?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羅一鈞日前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研究,感染病毒7天後已不具傳染力,若只是一般的工作接觸並不會造成病毒的傳播。勞動部也指出,若仍有疑慮,可與雇主協調居家辦公或是請假,同時也將不列入出缺勤考評。

原文網址: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342223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清冠一號如何公費取得?誰可以喝?服用後拉肚子怎麼辦?

2022/05/23 經理人 王宥筑 整理‧撰文

國內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階段,近期確診者數量暴增,使得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出現大缺貨。清冠一號的效用是什麼?如果確診了,要如何取得公費的清冠一號?《經理人》帶你一次了解。

清冠一號是什麼?沒確診也可以當日常保健品喝嗎?

為了能迅速、大量提供品質穩定之標準化治療藥物,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於 2020 年 4 月 20 日選擇《臨床指引》中以「抗病毒」與「免疫調節」藥物組成為主的「輕症方」作為治療患者之核心標準方劑,並命名為台灣清冠一號(簡稱清冠一號,英文名 NRICM101)。

清冠一號主要配方為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等 10 種藥材。可用於治療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感染疾病以及治療肺炎。

要注意的是,清冠一號屬於積極「治療」處方,而非保健品。 只限於高風險的族群與對象,可以積極主動「預防性投藥」、立即截斷病勢。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當做「防疫茶」長期服用。

清冠一號的作用

經過一系列生物分子及細胞層次的研究,以及 P3 實驗室直接針對 SARS-CoV-2 的細胞感染研究,證實「清冠一號」具有三個作用靶點:

阻斷病毒棘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上 ACE2 接受器的結合,減少病毒入侵細胞內的數量。
抑制細胞內 3CL 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的複製。
抑制肺泡上皮細胞分泌 TNF-α 及 IL-6,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風險。

2. 如果確診了,如何取得公費的清冠一號?
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確保醫療量能及病人能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衛生福利部提供 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者使用公費「臺灣清冠一號」,相關申請流程如下:

一、預約視訊診療得採以下方式:
由地方政府指定責任院所:個案可連繫責任院所,請該院所協助安排中醫師通訊診療評估個案狀況。

民眾自行預約:可利用中醫師全聯會網頁查詢提供通訊診療院所名單及聯絡方式;或撥打 22 縣市中醫師公會專線協助媒合住所附近中醫院所進行通訊診療。

二、診療後,清冠一號之領藥 / 取藥方式:
個案可委託親友至通訊診療之中醫院所領藥,或由通訊診療之中醫院所送藥至個案住所。

衛福部因應疫情需要,已依藥事法第 48 條之 2 規定,核准 8 家中藥廠於國內專案製造「臺灣清冠一號」,藥品類別為中醫師處方用藥,須由「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後使用。 該藥品可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無症狀或輕症者,降低重症風險,並非預防保健使用,呼籲民眾不要自行購買來路不明宣稱清冠一號之中藥方,以免誤服導致傷害。

另收治於醫院或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 防疫旅館之確診個案,若有使用「臺灣清冠一號」需求,亦可請主治醫師會診中醫師,經中醫師依其臨床症狀及評估治療效益與風險後,開立公費「臺灣清冠一號」提供口服治療,協助病人減緩症狀。

授權製造清冠一號的中藥廠一覽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已為清冠一號申請相關商標及專利,並採用「非專屬授權」來擴大組成「中醫藥國家隊」,目前已有 8 家 GMP 中藥廠取得授權,包含 順天堂藥廠、莊松榮製藥廠、勸奉堂製藥、立康生物、天一藥廠、漢聖製藥、勝昌製藥及華陀扶元堂。

3. 清冠一號「飯前」還是「飯後」服用,效果比較好呢?
「飯前」服用「清冠一號」,其藥效較好;但若是腸胃比較弱、敏感,或飯前服用「清冠一號」會腹瀉的人,可以「飯後」吃;可視個人體況調整,不用拘泥。

4. 清冠一號藥性偏涼,服用後腹瀉怎麼辦?
新冠肺炎可能會影響到腸胃功能,導致腹部不適或腹瀉;「臺灣清冠一號」的藥性偏涼,少部份腸胃比較虛弱、敏感者,亦有可能在服用後出現輕微的腹瀉。

此時可以煮生薑湯飲用(也可用生薑湯配服清冠一號),以幫助改善腸胃功能。若沒有生薑,可以市售的生薑紅糖塊(若無,也可用乾薑紅糖塊)直接沖泡,一天飲用 300-500 c.c。若腹瀉嚴重,可暫時吃一至二天的止瀉劑(需由西醫師處方),避免脫水與身體虛弱。

若經由上述措施,腹瀉情況仍未緩解,請諮詢中西醫主治醫師。

5. 有高血壓/心率不整/糖尿病的人可以服用清冠一號嗎?
可以;需由中醫師診療,並評估適切性後開立處方。

沒確診民眾不宜服用清冠一號,可喝「防疫茶」當日常保健
由於國內疫情在緊繃狀態,許多民眾擔心染疫而大量購買、使用屬於積極治療性用藥的清冠一號或其他清熱解毒消炎的中藥當作防疫茶,長期服用下恐怕會造成身體弱化、腸胃損傷的副作用。

針對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國家中醫藥所特別提出以「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組成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供參考使用,民眾可以諮詢中醫師詢問與協助(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

「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
建議處方: 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
功效:益氣護衛、固表防疫。
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 2000~3000 mL 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 15 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差點不用去了 他搭機赴美 只打2劑高端被攔

2023/02/25 中時 馮惠宜 、中時新聞網、 王嘉慶

台中一名40歲男性,本月20日到桃園機場搭機,準備前往美國,卻因只接種2劑高端疫苗被機場人員攔下。海關善意告知,入境美國不僅要有3日內新冠病毒快篩陰性證明,還得打滿2劑國際認可疫苗,否則會被隔離7天。經緊急協調家庭醫師開立證明,終於成行。

負責台中文心森林公園疫苗接種站的醫師施勝桓,20日接獲一通來自桃園機場海關的求助電話,該名男子去年完成2劑高端疫苗接種,當他拿出小黃卡準備搭機出境時,卻被告知到了美國恐怕要隔離7天;男子說自己有藥物過敏史,在醫師建議下接種蛋白質次單位重組疫苗,當時台灣還未進口Novavax,所以選擇打高端。

好心的海關人員立即請男子與家庭醫師連繫,補一份醫師證明,證明患者確實有施打新冠疫苗,只是因體質特殊,無法接種美國認可的品牌,之後順利出境,男子家人25日特別前往診所感謝施勝桓協助。

還有一名女性,因公司臨時指派任務需要去美國,但她打了3劑高端,急著補打美國認可的疫苗,經四處打聽,才到文心森林公園完成接種。

施勝桓提醒,如果沒有打2劑美國CDC認可的新冠疫苗,不管有沒有附上3日內的陰性證明,入境美國後必須隔離7天,不可不慎。


男子因體質關係只能打高端,緊急請醫師開立證明。(民眾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