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2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
世新大學這學期推出「生命講座」通識課,首度由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和學務長親自下海開講,在課堂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並請到劇作家李國修、身障發明家劉大潭等世新校友,分享豐富人生經歷,希望學生藉此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
世新校長賴鼎銘日前在「生命講座」中,以「從鄉下小孩成為大學校長之路」為題,向200名大一及大二學生開講。他笑說,自己高中以前都在雲林縣就讀,成績表現並沒有特別優異,現在也和許多學生一樣,很少會將一本書從頭看完,留學美國時,甚至每天都希望發生大地震或股市崩盤,這樣才能找到理由回家,不過最後還是定下心來,花了近4年拿到博士學位。
「生命不像音符,不會永遠照著樂譜走。」賴鼎銘說,人生變數多,未必會照規畫進行,當年他考上高考並申請到國外獎學金,正興奮時,卻發現罹患皮膚癌,仍決定飛往美國完成留學夢。
賴鼎銘也認為,人生中有機會也有打擊,但要活在當下,做任何事都要淋漓盡致,表現對生命的熱忱,才能在適當時間抓住機會、化解危機。
世新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邱天助說,通識教育著重學生人格養成,過去學生學習的都是課本知識,但透過生命故事的分享,貼近生活,讓學生思索人生,因此特別邀校長等10位校內師長以及4位傑出校友,與學生暢談生命經驗,學生期末也要寫一篇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生活講座共2學分,供大一、大二學生選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