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1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黃暄益獲科學觀察公布「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第三名。 記者李青霖/攝影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黃暄益最近獲選科學觀察(Science Watch)公布的「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第三名,他年僅40歲,發表的論文數與被引用數,影響國際深遠。他說,「做什麼事就要做好,不要同時做很多事,一事無成。」
黃暄益國中畢業後留學美國,91年返清大任教;39歲就升等教授,是清大年輕學者之一。
這次獲選全球材料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影響力」前百大名單,主要論文是他在博士後研究時,發表的兩篇關於氧化鋅奈米線的成長與它的雷射發光性質的研究,及他在清大實驗室的研究。
他說,這項評比不在發表論文篇數與引用次數,更重要是它的影響力,在材料科學領域,他論文影響力高居第三名。
他帶領十多名研究生進行金與鈀奈米粒子的形狀控制合成、氧化亞銅奈米晶體的形狀控制合成、超長金屬氧化物奈米線的成長、金屬氮化物奈米柱結構與中空結構的製備等。
他的奈米晶體粒子形狀控制合成技術,在國際奈米學界頗受重視,這些金屬與半導體奈米粒子的晶面與光電性質間的關係,對未來光電產業發展,具影響力。
「我喜歡選擇較具挑戰性的題目」他說,擇定研究方向後,全力以赴。黃暄益曾獲吳大猷紀念獎、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著作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