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老師搭起「外婆橋」 越南媳婦回家了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市報導】        2014.05.12 02:54 am


吳慧月老師(右二)在越南入境隨俗坐地上吃飯,同一塊地板也是她睡覺的床。左一是學生李芷晴,左二是新住民媽媽阮氏凰。圖/吳慧月提供


參與「外婆橋」計畫的老師蔡惠婷(小圖),讓新竹陽光國小學生星儒(右一)得以和母親、老師前往越南,體驗母親祖國風情。圖/蔡惠婷提供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聽在許多新移民媽媽、新移民之子耳裡滿是心酸。因為要到外婆家,很遠。

宜蘭縣蘇澳鎮永樂國小全校七十餘名學生,新移民之子占三分之一強。去年七月,二年忠班導師吳慧月陪學生李芷晴和學生家長阮氏凰回越南。

村裡有台灣老師來作客是頭一遭,街頭巷尾紛紛打聽這位來自台灣的「苟堯」(越語,女老師之意),有人送上現摘的野花表達歡迎。吳慧月沒當自己是觀光客,廿多天陪著學生李芷晴與家長阮氏凰一起睡地板、洗冷水澡、吃越南菜,入境隨俗學越語,用心觀察、體會。

教書廿九年,吳慧月說,這是一場最難忘的家庭訪問。

相處廿多天,與學生外婆家的人建立深厚情誼,吳慧月心疼阮氏凰母親每天手洗好幾桶衣服,離別時送上洗衣機大禮。

她說,這趟「外婆橋」之行最大收穫是讓她體驗異鄉人的生活,了解外配媽媽嫁到台灣的感受,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多元文化觀的老師,師生間更多深一層了解與話題。

新竹市陽光國小老師蔡惠婷陪學生星儒與母親阮氏然回越南,度過充實的廿一天。她說,師生走入彼此的生命故事,看見不同的世界所產生的震撼和省思。

蔡惠婷說,看到阿然在外婆墳前痛哭,她才明白新住民內心有多牽掛家鄉親人,也看到新住民的韌性,她告訴星儒「妳的媽媽很了不起,離鄉背井生下妳」。

越南行後,蔡惠婷和阿然成為交心的朋友,她將所見所聞轉化為教學材料,感動許多老師。

由誠致教育基金會贊助、四方報執行的「外婆橋計畫」,三年來幫助五個新移民家庭,今年邁入第四年。

新聞辭典/「外婆橋」就是…

「外婆橋」,三年前由誠致教育基金會搭起。新移民媽媽帶著孩子,還有孩子的老師,一起飛到外婆家「省親」。媽媽回到好久沒回的娘家,孩子終於可以大聲喊「外婆」。老師則在這場很不一樣的家庭訪問中,深刻了解新移民學生的家庭。

爭經費、當說客 老師陪母子返越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市報導】        2014.05.12 02:54 am


星儒回到越南外婆家,看什麼都新奇,她見到市場小販賣老鼠肉,面露驚奇表情。圖/蔡惠婷提供

「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再回越南?」結束三周外婆家旅行後,小四的星儒回台努力存錢,希望趕緊存夠旅費,再回越南探望疼愛她的外公、外婆。

星儒的母親阮氏然,家鄉在越南同塔省;十九歲做了人生最大決定,跨越兩千公里,嫁到全然陌生的台灣,隔年生下星儒。

星儒的母親在小吃店工作,為早日幫老家蓋新房努力存錢。想家是必然,但考量回家一趟的旅費是好幾個月薪水,已三年沒回家,連外婆過世都沒能奔喪。

新竹市陽光國小老師蔡惠婷從臉書得知「外婆橋計畫」,播宣傳影片給星儒母子看,三人抱在一起哭。

蔡惠婷向推動計畫的誠致教育基金會爭取到經費,返鄉之路卻出現新阻力。星儒的父親和小吃店老闆,對星儒母親要出國三周有微詞,阮氏然一度心想:「放棄好了,把機會給別人」;但蔡惠婷親自登門當說客,化解阻力。

去年七月初,三人出發前往越南,回到星儒母親魂牽夢縈的老家,母子到親人墳前上香痛哭,訴說離鄉無奈。之後帶星儒外祖父母全家遊覽下龍灣、吃麥當勞,這些都是星儒外祖父初體驗。

結束廿一天long stay,星儒外祖父母在機場揮淚送行,不斷問:「什麼時候再回來」;星儒返台後,興奮地向同學介紹外婆家,變得更有自信。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外婆橋計畫 「科技人」成推手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市報導】        2014.05.12 02:54 am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是「外婆橋計畫」重要推手,這位出色的科技人,有顆關懷的心。

方新舟說,台灣社會有四十七萬跨國婚姻,有廿萬新住民之子,這些新住民媽媽的家鄉在遙遠彼端;礙於經濟,歸鄉對許多新住民媳婦是奢望,新住民之子對外婆家更是陌生。

方新舟交大畢業後赴美進修、工作,曾是長居美國的移民,對新移民處境感同身受,很能體會嫁到台灣新移民的心情。

二○一○年底他創立誠致教育基金會,主動與四方報創刊總編輯張正、四方報前發言人廖雲章夫婦連繫,「外婆橋計畫」因而誕生。

隔年暑假計畫啟動,「外婆橋」為兩端架起親情橋梁,邀請台灣老師、新住民媽媽與新住民之子一起回外婆家過暑假。

廖雲章說,為讓孩子充分了解外婆家,在外婆家至少要住上廿天,老師的家庭訪問也才有深度。

「外婆橋計畫」今年邁入第四年,過去三年資助五組團隊,實現新住民帶孩子回鄉心願。方新舟不居功,他說,願意同行的老師才是幕後英雄。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新住民募嬰童用品 送新住民

【聯合報╱記者郭宣彣/彰化縣報導】        2014.05.12 04:14 am


柬埔寨媳婦林麗蟬募集二手嬰兒用品,助弱勢民眾。記者郭宣彣/攝影

「你家有用不到的兒童安全座椅、小三輪車、消毒鍋、童裝嗎?讓我們來幫它找到新主人。」從柬埔寨嫁來台灣的林麗蟬,在臉書成立「蟬寶寶嬰幼兒用品站」,募集二手嬰兒用品,送給捨不得買的新住民姊妹。昨天送出首批。

「這裡有安全座椅、三輪車、木馬車、學步車,妳們需要什麼就拿什麼,不要客氣。」林麗蟬以國、台語雙聲帶熱情招呼。

十七年前林麗蟬嫁到台灣,生下女兒後,想買一輛學步車,但最便宜的也要一千多元,她捨不得買。後來丈夫的朋友送她一輛舊學步車。

「到我手上時,這台學步車已是第四手了!」林麗蟬笑說,她一點也不浪費這台學步車,女兒用完給兒子用,兒子長大後用不到,又轉送出去,已算不清轉了多少手。

林麗蟬表示,新住民經濟上比較弱勢,社區內有不少新住民家庭和她一樣,生了小孩卻捨不得買木馬車、三輪車、消毒鍋等嬰兒用品。四手學步車的經驗,讓她興起募集二手嬰兒用品念頭。

為讓自己熟練運用二手物資,林麗蟬先在社區募集二手書,送給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姊妹,幫助這些離鄉背井的外籍配偶盡快融入台灣生活。後來看到社區裡住進越來越多新住民,林麗蟬決定將多年前的想法付諸行動。

一個月前,她在臉書上成立「蟬寶寶嬰幼兒用品站」交流平台;貼文不久,就有人送來兩輛小三輪車。林麗蟬說,一個月下來共募集到六十多件嬰兒用品,捐物者都是親自送來,最遠的是一位嫁到台中的蒙古媳婦開四十分鐘車來。

大陸新住民黃小玉昨天帶著兩個月大的兒子到場認養三輪車、保溫瓶,她說,「社會的幫助讓我能節省開銷,好窩心。」

去年三月,林麗蟬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是第一位得此殊榮的外籍配偶。
朝陽日盛晴無雲
農稼豐收彩雲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