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蘇瑋璇/台北報導】 2013.08.21 02:31 am

交通部長葉匡時(左二)昨頒金路獎特殊貢獻獎給黃淑娟(右起)、施素華、何佳蓉。記者蘇瑋璇/攝影
國道收費今年底全面電子化,人工收費成絕響,交通部感謝上千位收費員為台灣交通奉獻一己之力,譜出無數溫馨故事;今年金路獎,頒發特殊貢獻獎表彰施素華、何佳蓉、黃淑娟三位服務超過廿年的資深收費員。
收費員工作環境艱苦,夏天高溫炙烤、冬季寒風刺骨,久站腿部靜脈曲張、呼吸道過敏,都是常見「職業傷害」。在泰山收費站服務廿一年的施素華說,曾有酒醉駕駛人意圖逃票,闖越收費站,她緊抓車門,遭拖行十幾公尺後摔倒,小指骨折又雙腿擦傷。
何佳蓉曾遭逢生死一瞬間,一輛小客車失控衝撞收費站翻車,票亭玻璃碎裂,當場車毀人亡,若她晚幾秒鐘逃開,恐性命不保,當下她還鎮定抓起滅火器協助救火。也曾有司機給票時趁機拉她們的手吃豆腐,或因不爽給錢,在回數票上吐痰、檳榔汁。
收費員還經常幫拋錨車主推車、代叫拖吊車、撿拾車主遺失物,儘管辛苦,多數駕駛人仍帶給他們滿滿感動,常送水果慰勞,逢年過節包象徵性紅包、情人節送巧克力。黃淑娟笑說,有車主至今不裝eTag,「理由是怕我們沒工作。」
「最近開始數饅頭了。」得知人工收費將被取代,三人都說會堅守到收費站熄燈的最後一刻,只是再多心理準備也抵不住濃濃不安與不捨。施淑華說,三班輪值的同事難得聚在一塊,如今正規畫一趟「畢業旅行」,為收費生涯畫下句點,最期待的是除夕不必值班,終能好好陪家人吃頓年夜飯。
交通部長葉匡時說,國道每年五億車次,全靠收費員堅守崗位,一一收票、找零,維持正常運行,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