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72年次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助理教授周苡嘉,是交大最年輕刊上science的女教授。 記者陳正興/攝影
交大學電子物理系助理教授周苡嘉與IBM華生研究中心的跨國研究有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刊登在今天出版的國際頂尖期刊「科學 (Science)」。72年次的周苡嘉是交大最年輕刊上Science的女教授,她的研究突破現有元件技術,可望帶動半導體業、電腦產業及生醫科技產業的技術升級,生產更節能省電、輕薄方便,且功率倍增的產品。
周苡嘉從清大材料系畢業後,就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直攻博士,三年九個月就拿到博士學位,接著到IBM華生研究中心工作兩年,2012年8月被交大延攬擔任助理教授。
她的研究發現「三五族奈米線」的原子級自組裝成長機制,突破現有元件微型化的技術限制,提供未來自組裝奈米材料與結構,在新一代奈米元件中的實際應用與精密控制。
基礎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周苡嘉經常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12小時。她說,只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從中找到成就感,就會一直做下去。
周苡嘉成長在普通家庭,爸爸曾在大學擔任行政工作,媽媽是裁縫師,她對科學興趣的培養,是念嘉義女中數理資優班才開啟。高中時參加科展,發現自己很喜歡動手做實驗。她鼓勵年輕人,要多探索興趣,從中發現自己的潛能。
72年次的周苡嘉除了在交大大學部開課,也指導五個碩士生論文,師生站在一起,看起來好像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