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8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舉辦的國中活化教學列車昨天邀請新竹市立光武國中國文科老師張蔚雯(右起)分享活化教學理念,學生胡程皓、何師丞秀出自己創作的作品。 記者邱德祥/攝影
新竹市立光武國中國文老師張蔚雯除教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並要全班37位學生都試寫10行以上的詩,作品讓她驚艷,不少學生說:「寫詩其實不難。」
教育部昨天舉辦「國中活化教學列車」活動,邀請國文老師張蔚雯分享活化教學經驗。
張蔚雯指出,國文課如果只教國字、注音、字詞解釋、文言文翻譯,學生學到的只是零碎知識。她認為,有意義的國文課應該能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溝通討論和傾聽分享,訓練出賞析、批判及創作的能力。
她最近教9年級國文課,內容包括台灣鄉土文學詩人吳晟作品。張蔚雯帶學生分析詩的風格及鄉土文學特色,還要學生在5首新詩中找出吳晟作品。
張蔚雯要學生為自己腳掌下的土地寫一首新詩,表達對台灣的感謝,結果37人全部辦到了。
9年級學生何師丞以「福爾摩沙我們的家」為題寫詩,4段共21行。他表示,第一段7行的詩,一下課就寫出來了,第二段以山為主題,為了抓到感覺,回想之前爬山的經驗,碰到瓶頸就跟同學討論,終於順利完成。
學生胡程皓表示,寫詩就是將自己的感情、及對這塊土地的感動寫出來,完成之後很有成就感。
教書快20年的張蔚雯說,她常常反省「為什麼要當老師」?她認為,每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研發各種教學策略,是要給每位學生相同的機會及展現的舞台,學生在課堂上學到分析問題的策略和歸納的方法,也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