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8 07:37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花蓮縣宜昌國中教師崔宏伊帶學生們替流浪狗收容園整理環境。 圖/崔宏伊提供
「刺蝟也可以收起刺,展露柔軟的那一面」。花蓮縣宜昌國中諮商組長崔宏伊,將多元課程結合服務學習,挖掘出高關懷學生的自信、學習熱忱,讓學生不再只是因犯錯被「廣播」,而是能站上台、光榮領獎。
教育部青年署昨舉行服務學習成果博覽會暨頒獎典禮,崔宏伊獲績優教師鼓勵。她說,花蓮因城鄉差距,單親、隔代教養家庭比例高,每班平均有1、2位中輟、出席狀況不穩定等狀況的高關懷學生。這些學生對學習沒自信、成就感,很容易就失去上學的動力。
崔宏伊設計烏克麗麗、氣球藝術、洗車等技藝課程,將服務學習融入,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技能帶到社區,為育幼院小朋友彈奏樂器,在校內舉行烘焙義賣、百元洗車,替流浪狗收容中心及育幼院募集經費。
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樂趣和成就感,不僅天天上課,平常愛遲到的學生在學期末頒發證書時,一大早就在集合處等待。育幼院小朋友當課程結束時,紛紛問「什麼時候會再來?」
另大專組績優教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教授劉慧俐,在「社會老人學」等課程中,融入老人照護、服務學習,讓學生從身邊長輩開始關注長者,撰寫「老人周記」。
劉慧俐說,很多年輕人和自己的爺奶「不熟」,藉由寫周記的過程重新認識自家長輩。透過課程學習,學生能更能運用自己的專業,協助改善長期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