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聯合報╱記者吳佩玲、曾增勳/桃園報導】
建教合作變調。近來一些高職打著建教合作名義招生,新生還未註冊進校門,就被「仲介」到企業實習,學校還涉嫌抽成,引起家長大罵學校成為另類人力派遣機構。
桃園縣勞動處處理勞資糾紛案,發現建教合作衍生的亂象愈來愈多,號稱建教合作的學校,根本未經教育部報備。處長湯蕙禎說,家長投訴因學校打出「實習三年,學雜費全免」號召,決定讓兒子就讀餐飲科,學校老師遊說暑假先實習,就由老師陪同進入餐廳工作,一天工作十小時,累得要命薪水還被東扣西扣。
湯蕙禎還發現南部十所學校一千多名學生才完成註冊,就被集體載到北部工廠實習,大夜班薪水兩萬多元,請假、遲到三次,就扣光整月薪水。勞動處查證屬實後,以這家工廠雇童工(不滿十六歲孩子)上夜班,將負責人移送法辦與重罰。
湯蕙禎說,高職教師為保住飯碗,無所不用其極地招建教生,學生被推入血汗工廠,教育變質了;教育部應該管一管了。
教育部評選為優良建教學校的成功工商輪調班主任謝英貴說,建教生薪水,學校應該是分文不取的,「有工廠朋友說過,對南部建教學校要求預扣學生薪水,很頭疼」,推斷扣薪水可能用來抵學費,而被外界誤解是「仲介費」。
謝英貴表示,教育部規定建教合作要報准,並補助建教生每人每學期兩萬多元的學費,學生一入校,至少一個月基礎訓練,才能送到企業實習,輪調班三個月實習,三個月回校上課,校方不能扣抵學生薪水。
謝英貴說,美容、餐管科等建教案,美容院常要求買工具,餐廳下午有空班,難給足基本工資或時薪九十五元,因而引起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