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士•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1945年10月27日出生在巴西東北部伯南布哥州內地的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7歲時隨全家移居聖保羅。盧拉只上了5年小學,很小就到街上擦皮鞋,12歲在洗染店學徒,14歲成為一家五金廠的正式工人。在此期間,他擠時間完成了車工課程。
1966年,在巴西共產黨員哥哥的帶領下,盧拉開始積極參加工會運動。1975和1978年,盧拉兩次當選為擁有10萬工人的ABC地區冶金工人工會主席,1980年2月,盧拉與一些工會領袖、學者和知識份子創建了勞工党,後當選党主席,並使該党很快發展成為巴西最大的反對黨。1983年,盧拉參與組建“勞工統一中心”。他領導的工會運動為加快軍人獨裁在1985年下臺作出了重要貢獻。1986年盧拉高票當選全國立憲議會聯邦眾議員。盧拉曾於1989、1994、1998年三次競選總統。2002年10月,他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盧拉主張改變使巴西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建立以推動社會發展為核心的發展模式,通過降低利率、稅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措施恢復經濟增長,減少對外資的依賴。他承諾嚴厲打擊腐敗現象,大力解決就業、教育、衛生、住房、社會治安和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在外交方面,盧拉主張繼續鞏固南方共同市場,在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中堅決捍衛巴西的利益,加強同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的經貿關係。
盧拉對華友好,重視發展中巴關係,2001年5月,盧拉曾以勞工党名譽主席身份率領該黨代表團訪華,回國後多次高度讚揚中國的快速發展,呼籲巴西學習中國的經驗。2004年5月,盧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8月盧拉來北京參加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2009年5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2009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盧拉頒發了2008年度烏弗埃-博瓦尼和平獎,以表彰他在促進對話、消除貧困方面做出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