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1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長榮最新的L型船,除了具備原本的環保設計,還多了減碳船型設計、最少艙壓水設計等更先進的環保作法。連Discovery頻道都主動提出採訪要求。 圖/長榮提供

長榮環保船以電動甲板機具取代傳統的油壓機具,避免機具漏油造成汙染。 圖/長榮提供

1989年3月,一艘Exxon石油公司的油輪在阿拉斯加海灣沉沒,1100萬加侖原油漏入海中,經過清理,最後剩下約30%在海灣形成一層油膜,汙染海岸450公里。
1987年,一艘載有2萬1千公噸銅粉的貨船,與另一艘船相撞後沉入美國加州海岸外400公尺深的海底,銅粉在海床上散開,沉船處順流40 公里外都可測出銅含量,嚴重摧毀海洋生物。
1977年2月,科威特籍布拉格油輪在基隆西側外海沉沒,3萬2千公噸原油漏入海中,野柳附近海岸遭嚴重污染。
「海洋汙染就是人類把太多能量或廢棄物質拋入海中,超過海水涵容能力,改變了海水性質與海洋環境,甚至影響海洋生態。」台灣大學兼任教授范光龍如此定義海洋汙染。海洋有一定的涵容能力,可分解廢棄物,但有其限制,范光龍指出,有四種物質是海洋力量極難分解的:農藥、放射性物質、石油,以及重金屬。所以這些物質絕對不可以任其流入海中,否則將使海洋遭受浩劫。
每天航行在海上的各式船舶,或多或少對於海洋或其他環境造成汙染,有鑑於對環境維護,航運界對船舶的幾項汙染源:油、汙水、垃圾、空氣都有愈趨嚴格的規範,航行在國際水域的船舶都須有相關的證書,證明自己的船符合環保要求。長榮海運在貨櫃船的環保設備或環保對策上,都走在國際海運界的前端,日前Discovery頻道即主動提出要求,希望拍攝長榮海運的環保貨櫃船。
長榮2005到2008年陸續打造的10艘可容納7024 TEU(20呎標準櫃,貨櫃計算單位)的S型船,就配備雙重船殼、不含錫外板防汙漆、低硫燃油系統、岸電系統和汙水暫存櫃等多項環保設計。最新的L型船除了具備這些環保設計,還多了減碳船型設計、最少艙壓水設計、等更先進的環保作法。
長榮海運工務本部造船部協理黃崇榮說,要讓貨櫃船「減碳」,「就是要把馬力花在刀口上,用最少的馬力讓船跑得最快。」例如貨櫃船的設計大型化,就可讓單位貨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再配合船型最佳化設計,如更趨流線型、減少風阻,也有助降低油耗。
減少壓艙水可以提高單位馬力的貨物承載量,提高主機馬力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讓船載更多貨,而非壓艙水;除了可使船主獲利更多,也達到節能作用。貨櫃船的貨櫃如果堆得太多太高,船的穩定度就會變差,所以要加壓艙水來穩定船身。但如果在設計時,把船的寬度稍微增加一點,就可以提高船舶的穩定度,減少艙壓水的使用。
黃崇榮指出,新型的L型船比上一代船減少15%的碳排放量,也因採用高張力鋼,強度不變但重量比舊型船少一百公噸,能有效減少油耗。這種節能概念也應用新型飛機的建造上。
船體漆禁毒 防生物滅種
船在海上航行,外板會附著像是海蠣子、藤壺、貽貝等「汙損生物」,讓船體表面粗糙、阻力大,造成船速降低、油耗增加。如果等到船舶進船塢後再用高壓水柱噴洗去除,緩不濟急;因此長久以來,船舶的外板漆中都羼有「有機錫」,當船在行進時,漆中的錫溶出,藉由錫的毒性消滅汙損生物。
然而這種含錫的化學物質卻是一種環境賀爾蒙,1980年代開始,歐美許多海邊發現牡蠣、螺類生物因含錫的化學物質造成遺傳基因突變,雌性生物長出雄性器官,造成海洋生物滅族的危機。
2008年開始,國際海事組織通過船舶外板禁用含錫防汙漆的規定。長榮海運工務本部造船部協理黃崇榮表示,最新的船舶防汙漆改為羼矽。有別於傳統防汙漆中添加錫或銅等原料,以「毒死」附著在船外板的汙損生物,矽的作用主要是讓汙損生物「抓不住」船外板;既可以避免海中生物附著船板,又可以避免對這些生物造成危機。
不僅船的外板要考量到環保,在2010年,國際海事組織也通過了雙重船殼的規範。雙重船殼的目的主要在船舶遭遇碰撞或擱淺觸礁時,不易因燃油溢出而汙染環境。
2001年1月14 日,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在墾丁龍坑海域擱淺,幾天後,阿瑪斯號船身破裂開始漏油。事發一年後,根據環保署統計,總共清除油汙917噸,潮間帶以上受汙染礁岩面積達6987平方公尺,這起汙染事件造成的損失約十億元。 |